趋朝同听午门钟,九陛森严虎豹重。
何事归来化城卧,砚屏闲弄九芙蓉。
【注释】
趋朝:向朝廷进见。同听:一起聆听。午门:古代宫廷建筑的正门,又称明门,在今北京市天安门前。九陛:指帝王宫殿前的台阶。森严:形容非常严整。虎豹重:形容气势威严。何事:为什么。化城: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卧:休息、闲居。砚屏:砚石做成的屏风。闲弄:闲暇时摆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唐宪宗元和五年(公元810年)春天,奉诏入京长安参加进士考试,途经九华山时所作。当时诗人因直言劝谏宪宗皇帝而被贬为江州司马,此诗便是他回京都途中所写。
首联“趋朝同听午门钟,九陛森严虎豹重”两句说,我随同众人一同来到京城听朝拜,只见金碧辉煌的殿堂上,高悬着的宫灯闪烁,好像虎豹一样威武雄壮。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入京听朝的场景,突出皇宫的壮丽威严。颔联“何事归来化城卧,砚屏闲弄九芙蓉”两句说,不知为何突然从繁华的都城回到幽静的山中来,在这宁静的山谷里闲居无事地玩弄着那洁白如玉的白莲。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渴望归隐山林的情感。
全诗通过对京城和九华山两个场景的对比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冲突。他一方面欣赏京城的繁华与庄严,另一方面又厌倦官场的生活,渴望回到大自然中去。这种情感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是十分常见的,因此这首诗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象鲜明生动,充满了浓厚的抒情色彩。通过对京城和九华山两个场景的对比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冲突,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生活体验和独特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