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倚高歌莫著书,秋风病骨夜窗虚。
海门近傍鳌峰起,锦字封题侯鲤鱼。
注释:不要倚仗高歌和著书,秋风中我的身体虚弱如病骨,夜晚的窗台空荡如虚。海门(今属浙江)近旁有座鳌峰,我为它写上锦字封条,并寄给侯鲤鱼。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病后创作,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认识。诗中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的孤寂、寂寞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莫倚高歌莫著书,秋风病骨夜窗虚。
海门近傍鳌峰起,锦字封题侯鲤鱼。
注释:不要倚仗高歌和著书,秋风中我的身体虚弱如病骨,夜晚的窗台空荡如虚。海门(今属浙江)近旁有座鳌峰,我为它写上锦字封条,并寄给侯鲤鱼。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病后创作,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认识。诗中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的孤寂、寂寞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注释】 元明新居:指友人新居。元明:指唐末诗人元自昌、明崇俨,二人同号“二明”,故称。 岁暮天涯客:岁暮:一年将尽;天涯:极言距离之远。 相依愿好邻:想与邻居友好相处。 楼台残夜月:残夜:深夜,即一更过后。 梅柳隔年春:梅柳:指春天的景物;隔年:过了一年。 契谊怜知己:意指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理解、同情、支持。 驰驱愧此身:驰驱:奔驰疾走;愧:惭愧。意思是说
【题解】 此诗为送张钟美去云南任事而作。诗人在临别之际,以比物兴怀的手法,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深情厚谊和对他任职云南的美好祝愿。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清幽。 【注释】 1. 题竹:指题写于竹子上面的诗文。2. 张钟美待御、按云南:指代张钟美赴云南任职之事。3. 炎暑(shǔ):炎热的夏天。4. 琅玕(láng gān):玉名,比喻美好的事物。5. 南国:指南方地区。6. 见岁寒:见出严寒。7.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在嘉定登圆通寺佛阁时,即景而作,与王节推相韵的。全诗共四句,每句七字,押仄声韵,其意境开阔,笔力雄健,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言志诗。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酷暑宜高阁,时花上槛红。 - "酷暑":炎热的夏天。 - "宜":适合,适宜。 - "高阁":高大的楼阁。 - "时花":指春天开放的鲜花,如牡丹、桃花等。 - "上槛":栏杆之上。 - "红":指花朵的颜色。
【解析】 此诗首联写景。秋风萧瑟,昭庆寺里初升的旭日,映照回廊。颔联写松与橘。地古松能偃,山深橘未霜。颈联写登山。移舟还傍麓,著屐试登堂。尾联写登高。高阁凌云表,凭阑意自长。 【答案】 译文: 秋风拂着昭庆寺,旭日照耀着回廊。 大地苍老的松树,依然低垂枝叶;山深秋色浓郁,橘子还没有结霜。 船儿靠岸后,我仍想攀登到山崖上,穿着木屐登上佛塔。 佛塔耸立在云霄之上,站在楼上远望,心情悠然自得。 赏析:
诗句: 浦口桥西寺,水深尘事稀。重来黄叔度,尚忆陆探微。霜后惊红树,天南望紫微。还将五色手,归补衮龙衣。 译文: 在浦口桥西的寺中,湖水深沉,尘嚣已远。再次拜访黄叔度,仍然怀念陆探微。秋天霜后,惊讶于红色的树叶,向南望着紫微星。将那五色的手归还给国家,为补衮龙衣。 注释: 浦口桥西寺:位于浦口的地方桥梁西边的一座寺庙。黄纯玉之再游龙华也予不及再陪怅然次韵
【诗句释义】 1. 过水金山寺:经过金山寺。 2. 真怜地脉分:真的可怜大地脉络被分割。 3. 潮声生绝壁:潮声从断崖中传来。 4. 江影堕孤云:江流的影子落在孤独的云朵上。 5. 凉风吹秋至:清凉的风在秋天吹拂。 6. 长歌入夜闻:夜晚,歌声悠扬传遍。 7. 登临殊不极:登上高处,视野开阔,但并不达到极点。 8. 斜日伴微醺:斜阳下,我带着微醺的感觉。 【译文】 穿越水边金山寺
【注释】 ①长安:指京城。雨:连绵不断。 ②泥深:泥土过湿,不易穿鞋行走。屐(jī):古代的一种木制鞋。 ③乡远:家乡遥远,这里指远离家乡在外作客。 ④水气偏欺日:指连日的阴雨使空气湿度增大,太阳显得更加暗淡,不明亮;也暗含着连年天旱、雨水少的意思。 ⑤云阴:云雾遮天蔽日。妒秋:嫉妒秋天的到来,比喻天气阴沉,不利于农事的进行。 ⑥畿甸:指京师周围的地区。 ⑦禾黍(shǔ):庄稼和谷物。 【赏析】
注释: 1. 坐月喜易钦之见过:坐在月亮下,很高兴地迎接易钦之来访。 2. 方庭兀坐久,漏水静来闻:在庭院中静静地坐着很久,听到水声的声音传来。 3. 雉堞孤云补:城墙上的雉堞被孤独的云朵填补。 4. 旗竿片月分:旗帜杆上,一片月光照射下来。 5. 乡心基远梦:思念家乡的心情像是遥远的梦境。 6. 凉意感微醺:感受到了一丝凉爽,就像是微醺的感觉。 7. 赖有同心者,敲门慰藉勤:幸好有志同道合的人
第一首 连绵连夜雨,曲曲折折带着山。 隔着水听那喧与寂,经过十来天没有来往。 天连着大海近,人们比白鸥闲。 多依赖东风的力量,吹开春天到深闭的关。 注释:蒙蒙:细密的样子。曲曲:曲折。带:环绕。隔水:隔着水。分:分辨。喧:喧闹。寂:寂静。经旬:十天。天连:天边相接的地方。沧海:大海。闲:悠闲。多藉:依赖。借东风:东风之力,这里指东风带来春的气息。闭关:闭门谢客。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雨的诗
寄孙思和 竟负回舟约,虚烦下榻留。 惟馀三亩宅,遥望七峰楼。 天接星文动,江涵雁影流。 烟花正无数,老眼几时休。 注释 1. 竟负: 最终未能实现 2. 回舟约: 指与某人约定的乘船返回 3. 虚烦: 白白麻烦别人 4. 下榻留: 留下住宿 5. 惟馀: 只有 6. 三亩宅: 形容房屋不大 7. 遥望: 远看 8. 七峰楼: 远处的山峰或建筑物 9. 天接星文动: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要求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诗句,并结合注释、题目等进行赏析。本题要求考生“对下列这首诗逐句释义”,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对全诗进行逐句解释。解答此类试题,要通读全诗,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表达情感,在此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答案】 ①平山堂外蜀冈长,十里楼台隐夕阳:平山堂建于唐代,位于扬州城西北郊蜀冈之上。这里地势较高,视野开阔
【注释】: 扈跸词:即扈从词。唐制,皇帝出行,有扈从官员,其词多写扈从之情事。 良乡:今北京市大兴区一带。 行宫:皇帝临时居住的宫殿。 万骑千官:指众多的随从人员。 四:四方、四面。风:指吹拂。 彩绣:指皇帝车马所装饰的彩色丝织品。趋跄:疾走而前进貌。灯影:指灯火映照下的影子。 旂:旗子。常:常常,这里指经常。摇:随风飘扬。 赏析: 这是一首扈从词,描写皇帝出行时随从人员的仪仗和服饰
【注释】唐学士:指唐代的翰林学士,是朝廷中的重要官员。鲁诸生:指春秋时孔子门下的三千学生。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画面上展现的是一幅“学士堂”图,上面题有两首诗句。第一句:“步玉登金”,第二句:“升堂入室”,都是形容学士们文才出众,才华横溢。这两句诗与画面内容高度统一,因此成为画面的点睛之笔,给画面增色不少
``` 群策先皇一网收,虎头高选重龙头。 相知赖有倪宽在,与汝一时成去留。 诗句解析: 1. “群策先皇一网收”: - “群策”指的是众人的智慧和策略。 - “先皇”暗示着对先皇的尊重或依赖。 - “一网收”形象地描绘了全面而有效地收集或整合的情况。 2. “虎头高选重龙头”: - "虎头"可能比喻有领导力或权威的人。 - “高选”表示选择标准很高。 -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1. 山公启事孰当前: - 山公启事:指的是山涛,他在西晋时期担任司空,是著名的政治家。 - 孰当前:孰是谁,即谁在当前,表示某人或某事物处于显著或重要的位置。 2. 宣室求才谁少年: - 宣室求才:宣室,指汉代未央宫前殿,是皇帝处理朝政的地方,求才即寻找才能的人。 - 谁少年:谁年轻,即询问谁是年轻的才子。 3. 一路桃花春水涨: -
【注释】 鳌峰草堂歌十首 其七:鳌峰,在今江苏苏州西南。道服,道士所穿的衣服。绿罗,绿色细绢。乌霞,黑色。制作冠,即制冠。后夜,晚上。相思长琐月,指明月如钩,思念之情长而不断。酒徒,酒中朋友。长安,古代都城,这里指唐代的长安(西安)。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描写的是诗人在长安的所见、所感。诗的前两句是说,新裁的道服翠绿而寒凉,另有乌黑的霞光制成帽冠。这两句以色彩和材质作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