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圆三五夜,待月上高楼。
谁知风共雨,又妒一年秋。
【解析】
本诗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在月夜登楼望月之际,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清远,感情真挚。
第一句“团圆三五夜”,写诗人于元宵佳节之夜,与安鸿渐登高临远,共赏明月的良辰美景。“三五夜”即正月十五夜,也就是上元节,这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团圆”二字,不仅指家人团聚,也象征着国家统一;不仅指夫妻团圆,也象征着民族大团结。这里诗人用“团圆”二字来概括节日的意义和内涵,意蕴深远。而“三五夜”又暗示着诗人此时正处在人生最美好的时节。
第二句“待月上高楼”,诗人由“团圆”二字引出对“月”的描写,这两句互文见义,既写出了诗人与安鸿渐同游的情景,也写出了诗人自己登楼观月的心情。第三四句,诗人由“月”想到了“风”“雨”,由“风”“雨”联想到了“人”,最后又想到一年之秋,诗人把自然界的景象人格化,巧妙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第三句“谁知风共雨”,意思是说:谁能知道“风”“雨”会与“月”争辉呢?诗人以设问的形式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疑惑:为何“风雨”不能与“月光”相争?其实,这一句并非诗人真的要探求“风”“雨”与“月”谁更美丽的道理,而是诗人借物抒怀,以自然现象喻人情世态的巧妙手法。第四句“又妒一年秋”,意思是说:为何“风雨”又会嫉妒“秋色”呢?诗人同样用设问形式表达了自己的疑惑和感慨。这两句诗表面上看似是在说风雨、秋色之争,实际上是在说人间冷暖、悲欢离合。
【答案】
译文:
元宵佳节之夜,我们登上高楼观赏月亮。谁知那风吹雨打,又妒忌起秋天的美景。
赏析:
此诗首句点明题旨——元宵佳节之夜登楼观月,次句写景。诗人以“月”为题,实写月夜观月之景。三句写“风”“雨”。“月”被“风”“雨”所侵夺,诗人由此想到“人”与“月”争辉,从而引发出对人间冷暖、悲欢离合的感慨。四句写“秋”。秋风秋雨愁煞人,秋风秋雨又怎能与明月争艳呢?
名家点评
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张文潜云:“‘何事春风早’,乃知‘东风夜放花千树’之非专美乎春,盖欲反言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