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今无邑,费公还有堂。
松楸汶水意,俎豆华山阳。
春草寒犹重,芦花絮不扬。
采蘋聊驻节,仿佛见宫墙。

【注释】

闵子祠:纪念孔子弟子闵子骞的祠堂。闵子骞,字恭仲,春秋时鲁国人。

季氏今无邑:季氏如今没有封地。季氏,指春秋时鲁国执政大夫季孙氏,鲁国三卿之一。邑,城邑,土地。

费公还有堂:费公(指孟献子)还有家庙。费,春秋时鲁国大夫。

松楸汶水意:以松树和梓木为棺椁,取自《论语》“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之意。

俎豆:祭器。古代祭祀时所用的礼器,包括匕、爵、觯、壶等。

华山阳:华山名山,在今陕西省韩城市南。

寒犹重:春草尚且如此,可见春天已经过去。

芦花絮不扬:芦苇开花,花絮下垂,但已不飘飞。

采蘋:采摘苹藻。古代女子采苹藻以为首饰。

聊:姑且。

驻节:停留,暂住。

宫墙:皇宫围墙。

【赏析】

这首诗是写诗人对闵子祠的凭吊之情。诗中抒发了对孔子弟子闵子骞以及孟献子的追思与敬慕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故国、亲人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无奈的感慨。全篇情感沉郁悲怆,语言朴实凝炼。

首四句点明题旨。“季氏今无邑,费公还有堂”,表明了诗人怀古伤今的情怀。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在写景,实际上是通过对比来抒写自己的感慨。“无邑”说明季氏权势日衰,“有堂”则说明费公仍有余荫,从而反衬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懑。

“松楸汶水意,俎豆华山阳”两句是说,用松木和梓木制作的棺材和祭器,都是古人用来表示敬意的。这两句既写出了诗人对先贤的崇敬之情,也表现出诗人对世事无常、功名利禄如过眼云烟的慨叹。

接下来四句则是诗人对于闵子祠的具体描述,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春草寒犹重,芦花絮不扬”,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凄美的画面。诗人通过对春草、芦花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哀愁交织的景象。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对春天已经过去的无奈与哀伤。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闵子祠的凭吊之情。“采蘋聊驻节,仿佛见宫墙”,诗人借采摘苹藻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对故国、亲人的思念之情。这两句诗既表现出了诗人的孤独感和无助感,也透露出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回忆与眷恋。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闵子祠的凭吊之情以及对故国、亲人的怀念与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而含蓄,语言优美而凝练,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