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家桃李颜,日日登墙笑。
西第宴歌钟,往来皆权要。
北里习化居,青蚨走相召。
谁识南山南,松风答长啸。

东家桃李颜,日日登墙笑。

东家的桃花和李花开得十分好看,每天早晨我都去观赏它们。

西第宴歌钟,往来皆权要。

西边的府第里经常举办宴会,来的人都是一些有权势的人。

北里习化居,青蚨走相召。

北方的街道上有很多卖青蚨(一种货币)的小摊贩,他们经常招引着很多人去那里买东西。

谁识南山南,松风答长啸。

又有谁能够认识南山那边的美景呢?只有那松林中的清风才会用长啸来作答。

注释:

感遇:诗人感慨时事而作诗。

十八首:指《感遇》组诗共十八首。

其十七:本诗是这组诗中的第七篇。

东家:指诗人在京城长安时的住所。

桃李:桃和李树,借指美好的女子。

颜:颜色,这里指花色。

日日:每天。

登墙笑:登上墙头看那些盛开的桃花。

西第:指诗人在长安时的住所。

宴歌钟:宴饮歌舞奏乐。

权要:掌权有势的人。

北里:北里的妓院。

习化居:习染于世俗的居所。

青蚨:古钱名,铜铸的圆形钱币。

青蚨走相召:指青蚨(古币)被广泛使用,人们争相购买。

南山南:指南山的美景。

松风答长啸:山间的松树林中传来一阵长啸声。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长安城内繁华景象的七言绝句。全诗意在赞美长安城的美丽景色以及那里的繁华热闹场面。

第一句“东家桃李颜”,写诗人在长安城的东家观赏桃花,这里的“桃花”是指美丽的女子。第二句“日日登墙笑”,则写出了这些女子每天都在自己的居所登高欣赏美景,面带笑容。第三句“西第宴歌钟”,则是说这些美丽的女子在长安城里的西第举办宴会,演奏音乐。第四句“往来皆权要”,说明这些女子的邻居都是有钱有势的达官贵人。最后一句“谁识南山南”则是说这些美丽的女子们并不知道南山的美景,只能通过山风吹来的松林长啸声来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整首诗以赞美长安城的繁华与美丽景色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个繁华世界的深深喜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