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湖何处去,一叶且经营。
犹可泛溪月,将子同濯缨。
兰幽期绝迹,豆落怅归耕。
倚棹或堪近,桃花鸡犬声。
题朱子洁小航
五湖何处去,一叶且经营。
犹可泛溪月,将子同濯缨。
兰幽期绝迹,豆落怅归耕。
倚棹或堪近,桃花鸡犬声。
注释:
- 五湖:指太湖的五个主要岛屿,即蠡、滆、洮、芒、胥。此处借指太湖。
- 一叶:形容船小,如同一片叶子。
- 经营:谋划,筹划。
- 溪月:泛指清澈的溪水和皎洁的月光。
- 濯缨:古人在水边洗手濯缨,以示清白。
- 兰幽期:指隐居生活,兰花般的清高志趣。
- 豆落:秋天成熟的豆类作物掉落。
- 归耕:回到农田耕种。
- 倚棹:靠在船桨上。
- 桃花鸡犬声:形容春天桃花盛开时,家家户户传来鸡鸣狗吠的声音。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游子归乡之情的小诗。诗人以“题朱子洁小航”为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全诗通过对五湖风光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自然的热爱。
首句“五湖何处去,一叶且经营”,诗人用“五湖”代指家乡,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一叶”则形象地描绘了船只的大小,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与无助。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个人的情感与家乡的自然风光相联系,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第二句“犹可泛溪月,将子同濯缨”,诗人继续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泛溪月”指的是泛舟赏月,寓意着诗人希望在宁静的环境中享受片刻的安宁。“将子同濯缨”则是说与朋友一同洗涤缨帽,表示自己愿意放下一切杂念,回归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这里的“子”是指朋友或者志同道合的人,而“濯缨”则是一种古代的礼仪,象征着纯洁和高尚的品质。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高尚品质的追求。
第三、四句“兰幽期绝迹,豆落怅归耕”,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游子的心境。“兰幽期”指的是隐居生活的憧憬,象征着诗人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向往。“豆落”则暗示了季节的变化,秋天的收获让诗人感到惆怅。“归耕”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农田耕作的怀念和期待。这里的“豆落”和“归耕”分别代表了诗人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展现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最后两句“倚棹或堪近,桃花鸡犬声”,诗人用“桃花鸡犬声”描绘了春天乡村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倚棹”意味着依靠船桨,这里暗示着诗人即将踏上归途。“桃花鸡犬声”则形象地描绘了春天农村的景色,给人以宁静祥和的感觉。这里的“桃花鸡犬声”不仅代表了春天的美丽景色,也象征着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期盼。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人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那份执着与执着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