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忘世相,缚屋就云深。
静看千峰白,幽栖半榻阴。
卷舒虽有态,去住本无心。
我亦求闲者,何时一访寻。
【注释】:
为月上人赋 :指为月上人所作的诗。
云轩:指云中的车。
高僧忘世相,缚屋就云深:意谓高僧不拘泥世俗的名利观,他选择了一个幽静的角落建起寺庙。
静看千峰白,幽栖半榻阴:意谓在寺庙中静静地观察山峰一片雪白,自己则半隐半现地栖息于半榻之中。
卷舒虽有态,去住本无心:意谓即使有时卷起或舒展(即云),但并无刻意为之的意思;虽然有时飞去或停留(即云),但并无刻意之意。
我亦求闲者,何时一访寻:意谓我也像这位高僧一样,寻求一份宁静的生活,希望有一天能亲自拜访他的庙宇。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给月上人所做,表达了作者对高僧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的赞美之情。全诗以云作为意象,将高僧与云联系起来,描绘出一幅宁静、淡泊的生活图景。
“高僧忘世相,缚屋就云深。”这句诗描绘出高僧远离尘嚣,选择一处幽静的地方建寺。这里的”忘世相”指的是高僧不拘泥于世俗的名利,而”缚屋就云深”则形象地描绘了高僧与云之间的紧密联系。
“静看千峰白,幽栖半榻阴。”这句诗描绘出在寺庙中静心观赏周围美景的情境。这里的”千峰白”指的是周围的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的景象,而”半榻阴”则是指半隐半现地栖息于半榻之中,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卷舒虽有态,去住本无心。”这句诗表达了无论云如何卷舒,都无有刻意之意;无论云是否去留,都无有意为之之心。这里的”卷舒”可以理解为云的变化,”态”指的是形态;”去住”则是指云的位置和状态。整句诗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顺其自然的心态。
“我亦求闲者,何时一访寻。”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态度,也希望有一天能亲自拜访这座寺庙。这里的”求闲者”可以理解为追求宁静生活的人,”何时一访寻”则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云和高僧的描写,展现了一种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