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使自东来,附书三两封。
各有平安字,捧至柏台中。
开缄是谁传,乃我平生友。
别来未几时,殷勤问安否。
友情既具陈,国事更谆谆。
誓欲诛奸宄,何曾顾微身。
读罢置袖中,引领深相忆。
小人重名利,君子怀耻惜。
而我二三人,许国亦已深。
贤劳敢自任,靖共持此心。
叹息犹未已,使者告归去。
走笔题数言,于以道情素。
【注释】
- 同寅:同僚。
- 寄书:书信。
- 有使自东来:有人自东方而来。
- 附书三两封:书信有三两封。
- 平安字:吉祥的字,表示平安。
- 柏台:古代官署名,这里指御史台。
- 开缄:打开信封。
- 传;代,传达。
- 我平生友:我平生的好友。
- 国事:国家大事。
- 誓欲诛奸宄(guǐ):发誓要诛杀奸臣。
- 何曾顾微身:又怎能顾及自己的安危。
- 读罢置袖中:读完后放入袖中。
- 引领深相忆:引领着我深深怀念他。
- 小人重名利:小人只看重名誉地位。
- 君子怀耻惜:君子心怀耻辱,爱惜自己。
- 而我二三人,许国亦已深:我们三人,为国家尽忠也很深。
- 贤劳敢自任:我谦虚勤劳,不敢自居其位。
- 靖共持此心:安定地保持这种心情。
- 叹息犹未已:叹息还没有停止。
- 使者告归去:使者告退离去。
- 走笔题数言,于以道情素:走笔写下几句话,以此表达我的心情。
【译文】
有使者从东方来,附上书信三两封,各带有吉祥的字,送到御史台。打开信封是朋友传递来的,是我平生的好友。你离开已经没有几天了,还殷勤问候安否?友情已具陈,国事更谆谆教诲。誓要杀死奸臣,何曾顾及个人安危?读完信放入袖中,引领着我深深怀念你。小人看重名利,君子怀有耻辱和惋惜。我和你三人,为国尽忠也很深。你谦虚勤劳,不敢自居其位。我安定地保持这种心情。叹息还未停止,使者告退离去。走笔写下几句话,以此表达我的心情。
【赏析】
《同寅寄书以诗代答》,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岑参(715年-770年),南阳郡棘阳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人,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岑”,与李白、王维并称“大李杜”、“小李杜”,与杜甫并称“高李杜”。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秋,当时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与吐蕃军战于木特山(今青海布哈河),胜之。岑参即以诗代简给友人报捷。
这首诗的开头四句写友人来信的情景。“有使自东来”,“附书三两封”,说明友人不远万里,从东方赶来送信,而所附书信也有三四封之多,这足以证明他们之间的友谊是多么深厚。
接着八句,作者表达了对友人的慰问。由于友人远涉关山,所以作者在信中问候他的平安,希望他不要担心自己,因为“各有平安字”,“捧至柏台中”。
接下来十一句,是作者在回信中向友人陈述了自己的近况。“开缄是谁传”,“乃我平生友”,表明信是从远方传来,而所收信者正是自己平生的好友。“别来未几时”一句,表明两人分别的时间还不长,因此彼此之间仍然保持着深厚的友谊。“殷勤问安否”,“许国亦已深”,进一步说明了作者的爱国之心和忠诚之意。“贤劳敢自任”,表现了作者谦虚谨慎的性格特征。“靖共持此心”,则是说安定地保持这种心情,不因外界的影响而动摇。
是作者对友人的祝愿和劝勉。“叹息犹未已”,“使者告归去”,说明自己心中还有遗憾和不满,而“使者告归去”一句,则表现出自己内心的无奈和悲凉。然而,在最后两句中,作者却用“走笔题数言,于以道情素”这样一句话来结束全诗。这句话既表明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留恋,又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