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来闭閤讨玄思,往事空嬴两鬓丝。
老岂敢应西苑召,病惟深愧北山移。
三茅道士餐松赋,五柳先生采菊诗。
六六洞天何处所,拨云飞舄任吾之。
【注释】
向来:以前。西苑召:唐玄宗时,曾命翰林学士供奉东宫,号“内直”,即在内廷值班,故称“内直”或“西苑召”。
老岂敢应西苑召:我怎敢接受这种召唤呢?应:答应。
病惟深愧北山移:疾病使我不能如陶渊明那样隐居田园。惟:只。
三茅:指茅盈和郑子真。他们是春秋时期著名的道家人物,以采药为业,传说他们曾隐居在三茅山上。松赋:指《采药老人辞》,是陶渊明所作,表现了隐居生活的情趣。五柳先生:指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他曾经隐居在五柳树下,所以后人称他为五柳先生。诗:这里指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诗。
六六洞天:道教称天宫中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这里借指仙境。何处所:什么地方。任凭我随意往来。
【赏析】
这是一首托名李商隐所作的答谢之作。诗人因避家难而隐居于南岳(衡山),李商隐特作此诗相赠,并作答谢之词。
首联写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但同时表达了自己不愿被招引的心情。“闭閤讨玄思”一句中“闭阁”是说隐居,“讨”是探究、追求之意,“玄思”即玄远清静的思考。这句说诗人喜欢探究玄妙的思想,过着清幽的隐居生活。“往事空嬴两鬓丝”,意思是说,由于过去的生活太清贫,以至于使自己的头发白了一半。
颔联说自己不配受宠召,也不愿意因病而迁谪到北方去。“老岂敢应西苑召”,表示自己年老,哪里还敢接受皇帝的征召;“病惟深愧北山移”,则说自己身染疾病,更觉得对不起自己一向向往的退隐生活。
颈联两句是作者对于隐居生活的描绘,也是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诗句。这两句诗用典,引用了陶渊明和郑玄的故事来表明自己的心迹。陶渊明曾经隐居于三株山上,郑玄则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大儒。作者用这两个典故,一方面表明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另一方面则表示自己并不羡慕这样的生活。
尾联两句是对前文的一种反衬,也是对自己隐居生活的进一步表白。“三茅道士”句是指陶渊明,他曾隐居过三株山,后来才出来做官。作者以陶渊明自比,说自己虽然已经远离官场,但是仍然关心国家大事,愿意像陶渊明一样,随时准备着为国家效力。“五柳先生”是唐代诗人陶渊明的别号。陶渊明曾经隐居在五株山下,作者又以陶渊明自比,表示自己虽然已经脱离官场,但是仍然保持一颗纯洁的心,愿意像陶渊明一样保持高尚的品质。“六六洞天”是道教称天宫中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作者以这个典故表示自己虽然身处山林之中,但是仍希望像神仙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
全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留恋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