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自召种明逸,汉室何知郑子真。
今日徵君何草草,马蹄手板拜红尘。
【注】:
秋山:秋天的山。
即事:当时发生的事情。
宋朝自召种明逸,汉室何知郑子真:《新唐书》记载,唐朝末年,天下大乱,中原地区战火纷飞。公元873年(唐僖宗中和三年)冬十月,王仙芝、黄巢率军攻入长安。唐僖宗逃到四川成都。在四川,朝廷先后任命李克用、田令孜、杨复恭等为节度使,他们拥兵自重,割据一方,对抗朝廷。公元875年(乾符五年),王仙芝被部将杀死,黄巢继续作乱,攻入长安。同年十二月,僖宗被迫离开长安,流亡四川。次年正月,王建称帝,国号梁,史称前蜀。
征君:对隐居或辞官的官员的尊称。
何草草:很匆忙的样子。
马蹄手板拜红尘:意为奔走劳碌地奔波。
马蹄:马蹄。
手板:手掌。
拜:敬礼。
红尘:指人世,世事。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诗人在乱世之中奔波劳碌、忧心忡忡的抒情之作。全诗四句,每一句都蕴含着诗人对于世事变迁、人生无常的感慨之情。
首句“宋朝自召种明逸,汉室何知郑子真”,诗人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他对朝廷腐败无能的失望与无奈。他认为,宋朝自召种明逸后,却不知汉室郑子真的英名。这里的“明朝”指的是唐朝,而“汉朝”则是指东汉。诗人在这里借古讽今,表达了他对时局动荡、国家危亡的担忧。
第二句“今日徵君何草草,马蹄手板拜红尘”,诗人进一步描绘了他当时的心境。他认为,现在的征君(指他)做事非常匆忙,甚至不惜亲自下跪行礼。这里的“马蹄手板”形象地描绘了征君为了迎合世俗而卑躬屈膝的行为,而“拜红尘”则表达了他对这种行径的不满与愤慨。
最后一句“马蹄手板拜红尘”,诗人再次强调了他的观点。他认为,征君们应该放下私欲,不要为名利所困,而应该像古代的圣贤一样,追求真理、坚守信念。同时,他也呼吁人们不要沉溺于尘世的纷扰之中,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为国家的未来着想。
整首诗通过对乱世之中征君们的批判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社会现状的不满与忧虑,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这种深沉而又激昂的情感表达,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