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道无相非,末流乖心迹。
高怀苟不亮,执谊日以积。
贤随贵同用,愚与贱交役。
腾名自有阶,投谗岂无隙。
营营棘上蝇,可以携金石。
履纯思寡尤,超方鲜奇策。
毁誉苟未忘,顾影惭局蹐。
【注释】
杂诗四首:即《杂诗四首》。
至道:最正确、最重要的道理。相,指事物的外在形态和形式,这里指事物的表象。
非:同“弗”,不。
末流:事物发展的最后阶段。乖:违背。
高怀:高尚的情操或远大的抱负。苟:如果,假如。
执谊:执着于某种原则、信念。
贤随贵:有才能的人往往被权贵所利用。
愚与贱:愚昧无知的人常常为卑贱者所役使。
腾名:显赫功名。阶:阶梯,途径。
投谗:向君主进献谗言。岂:难道。
营营:忙碌的样子。
棘上蝇:荆棘丛中的苍蝇,喻小人。可以:能够,可以。
携:携带,引申为影响、左右的意思。金石:比喻坚贞不移的品质。
履纯:行为纯正,没有私心杂念。思:思考,考虑。寡尤:少受谴责。
超方:超出常规,与众不同。鲜:很少。奇策:出奇制胜的策略。
毁誉:毁谤和赞美,指社会舆论。苟:只要,假使。忘:忘记,忘却。顾影:顾盼自怜,自视。惭局蹐:惭愧不安。局蹐:局促不安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诗人在安史之乱后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基础上,深感世道浇漓,人心不古,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风气表示了深切的不满,并发出了深沉的忧愤。全诗四联各八句,共六十字。
首联两句,诗人首先指出了世风之弊。他认为,世间的道理应该是最正确、最根本的,但人们往往不能认识这一点,而只是追求那些表面的假象。这就造成了末流的背离正道,导致了许多丑恶的行为。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失望和担忧。
颔联两句,诗人接着指出了人们的精神状态问题。他看到那些有高远志向的人如果不能保持其高尚情操,就只会一天天地积累私欲;而那些愚昧无知的人却会被权贵所利用,成为他们的仆从。这是对社会上存在的庸俗现象的揭露。
颈联两句,诗人进一步指出了人们的行为动机问题。他看到那些有才能的人往往会被权贵所利用,而那些愚昧无知的人则常常为卑贱者所驱使。这反映了社会中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也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正义的追求。
接下来几句,诗人又进一步揭示了社会上存在的不正之风。他看到了那些追逐名利的人们往往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甚至在陷害他人时也能找到可乘之机。这种风气使得社会充满了欺骗和虚伪,令人无法信任。
尾联两句,诗人再次强调了他的观点。他指出,即使那些被赞誉和批评的人,也不能忘记自己的缺点,而应该时刻反省自己的行为,以免陷入罪恶之中。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于个人修养的重视。
这首诗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强烈不满和对个人修养的重视。它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还具有很高的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