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文先生囊不空,闲携童冠咏春风。
相传洛下书生语,尽解人颐七字中。

读黎君选中州诸咏作 其二陈子壮笔下春风与洛下书生

  1. 诗句原文
    广文先生囊不空,闲携童冠咏春风。
    相传洛下书生语,尽解人颐七字中。
  2. 译文注释
  • 广文先生囊不空:形容广文先生口袋中的诗书丰富。
  • 闲携童冠咏春风:形容闲暇时带着童稚的帽子在春风中吟咏诗句。
  • 相传洛下书生语:传说在洛下(洛阳)有位书生能够理解这七字中的深意。
  1. 赏析
  • 本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学问的崇敬之情。广文先生的囊中满载诗书象征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情操。闲携童冠咏春风则表达了诗人追求诗意生活的态度和对童年无忧无虑时光的怀念。
  • 相传洛下书生语,尽解人颐七字中反映了诗人对文学的理解,认为即使是简单的七字也能包含深邃的内涵,体现了他敏锐的文学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1. 创作背景
  • 《读黎君选中州诸咏作·其二》是明代诗人陈子壮的作品。此诗可能是在陈子壮游览或居住在洛阳时所作,通过对洛阳春色的描述和洛下书生的描绘,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知识的尊重。
  1. 名家点评
  • 陈子壮被誉为“岭南三大家”之一,其作品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他的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对于研究明代诗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1. 写作技巧分析
  •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但含义深远。诗人运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将广文先生和洛下书生的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这种巧妙的表达方式使得诗歌既富有情感又不失哲理性。
  1. 文化意义
  • 这首诗不仅是陈子壮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人的精神风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知识的追求,诗人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和社会价值。
  1. 历史影响
  • 《读黎君选中州诸咏作·其二》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学者和读者的喜爱。它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成为了研究明代诗歌的重要文本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