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根托奇石,高节近清晖。
更爱幽香发,随风入翠帏。
注释:竹子和石头相依为命,高洁的节操与清新的日光齐名。我更加喜爱它的幽香,随风飘入绿色的帷幕。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以“竹石”为主体,托物言志,表现了作者孤高的品格。首句写竹、石的关系,突出其“奇”,第二句写竹、石之“高”。第三句进一步强调竹、石之高洁,最后一句点出竹、石之“奇”。全篇语言朴素自然,意境优美,耐人寻味。
孤根托奇石,高节近清晖。
更爱幽香发,随风入翠帏。
注释:竹子和石头相依为命,高洁的节操与清新的日光齐名。我更加喜爱它的幽香,随风飘入绿色的帷幕。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以“竹石”为主体,托物言志,表现了作者孤高的品格。首句写竹、石的关系,突出其“奇”,第二句写竹、石之“高”。第三句进一步强调竹、石之高洁,最后一句点出竹、石之“奇”。全篇语言朴素自然,意境优美,耐人寻味。
寄林利瞻夏官 禅林灯火话情时,屈指俄惊岁屡移。 道路频驱怜我拙,帛书长系感君私。 枕边听雨心常碎,鸟外看云思欲悲。 何日束装问津去,西窗刻烛共成诗。 注释 1. 禅林:禅宗寺院,常用以指代修行之地。 2. 灯:这里指的是寺庙中的油灯,象征夜晚的照明。 3. 话情时:讨论或回忆过去的事情。 4. 屈指:用手指计数,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5. 岁屡移:年复一年地流逝。 6. 道路频驱
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溧阳行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通过对比古代与现代的不同,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望。下面逐句进行深入分析: 第1句:“百里河山附帝居” 注释:这里描述了溧阳地区的广阔河山,如同附属于皇帝居住的地方一般,突出了该地区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和辉煌。 第2句:“明时一统混车书” 注释:这里的“明时”指的是明朝时期,而“一统”意味着国家的完全统一
【注释】 白下:今南京。闽中:福建省中部地区。潘希古,人名,官至佥宪。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送行之际,既感叹友人远谪他乡的不幸,又对友人的前途表示良好的祝愿,并勉励其要关心百姓疾苦,勤政爱民,为民解忧。 首联“白下江声远”,是说南京的长江水声遥远,而闽南的草木树木却是繁茂葱茏,一前一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诗人写江声远,意在衬托友人远去之遥;写草木深,则以草木茂盛反衬友人的孤独凄凉处境。
重到南头 轺车两度海之涯,历历云山眺望赊。 鬟髻短裙归洞女,蓬门矮屋卖盐家。 半生不愧关西节,万顷还乘博望槎。 赢得耕农笑相迓,道傍争献长官茶。 注释: - 重到南头:再次来到南方的某个地方。 - 轺(yáo)车:古代一种轻便的战车。 - 两度海之涯:指两次经过海边。 - 历历云山眺望赊:形容景色清晰可见,仿佛可以远望。 - 鬟髻(huán jì)短裙:指的是女子的头发被编成发髻,穿着短裙。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辉煌历史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 寓古雄有感 谩驱羸马走西东,十里官亭万里通。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繁忙的交通图景,作者骑着疲惫的马在东西方向上奔波,虽然距离遥远但交通却十分便利。 巨镇已更今日邑,穹碑犹载昔贤功。 这里,“巨镇”指过去的繁华城市,“今邑”是指现在的城镇,“穹碑”指的是刻有文字的石头碑文,“昔贤功”指的是过去的杰出人物的功绩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掌握诗句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并结合整首诗加以理解。本题要求对这首诗逐句释义:游妙峰。“寻真偶入招提境”,意思是在寻找真谛的途中偶然进入了佛寺。“览胜频登诘曲山”,意思是游览名胜时经常登上曲折的山峰。“万古乾坤一俯仰”,意思是万古长空,乾坤万物都是一屈一伸,俯仰之间(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百年人世几忙闲”
诗解 1. “廿年奔走负山游” - 注释: 描述诗人在过去二十年中为了某种目的或任务,一直忙碌奔走。 - 赏析: 这句话体现了诗人长期以来的努力和奔波,突出了他的坚持和付出。 2. “此日登临夙愿酬” - 注释: 在这一天,诗人终于实现了他多年来的愿望。 - 赏析: “夙愿酬”表达了一种满足和喜悦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过往努力的一种回顾和肯定。 3. “石洞云深僧梦稳” - 注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下面是对每一联的解释: 1. 河流滚滚势奔鲸,南北驱驰一舸轻。(“鲸”比喻巨大的水流,“舸”即小船) - “河流滚滚势奔鲸”:描述了江水波涛汹涌,如同巨鲸一般奔腾不息。 - “南北驱驰一舸轻”:描述船只在宽阔的江河中快速行驶,像在南北方向上快速移动。 2. 捩柁长年频努力,恒饥稚子总关情。(舵手常年努力,而饥饿的孩子总是牵挂着他们) - “捩柁长年频努力”
【注释】 君山:又名洞庭山,在湖南岳阳市西。 轺车(yáo chē):古时供使者乘坐的轻便车。 谢朓:南朝诗人。 陈遵:东汉人,以善饮酒著名。 周遭:周围,环绕。 【赏析】 这首诗为作者游览君山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君山美景的喜爱之情。首联“游君山”是全诗的总领,点明题旨;颔联写登高之乐,颈联写君山之胜,尾联写留连之意。 首句“轺车随处逐红尘”,用“随处逐红尘”写出了作者随从的马车
【注】过老黄河:经过黄河。 沧海桑田几变过,尚留遗迹此黄河。 黄河是黄河,沧海是沧海,一河两景,互为衬托;“几变”指黄河多次变化,也暗示世事多变,人事难料;尚留遗迹,即黄河尚有遗迹。 桥横老木车难度,霜压平沙水不波。 黄河上有一座古桥——鹳鹊楼桥,它历经沧桑,依然屹立在黄河之畔,见证着历史的变迁。霜冻的秋色映照在黄澄澄的河水上,仿佛给这片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装。 茅屋半随兵燹尽,宦途频历险艰多。
诗句释义与赏析 - “细细冥冥湿燕泥”:描述了细雨蒙蒙,落在燕子身上,沾湿了它们的身体。这种描绘传达了一种柔和、细腻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生机。 - “楝花香暖鹁鸪啼”:楝树花开,散发出淡淡的香气,而远处传来鹁鸪的鸣叫声。这里的“香暖”不仅形容了花香的温暖,也暗示了天气回暖,万物生长的美好景象。 - “篱边笋迸无多日,恰与茅檐一丈齐”:描述了篱笆边的春笋刚刚冒出头来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一个清秋的日子里,乘兴远寻丘壑胜地,沐浴在温泉之中。作者漫疑永底潜生火,自是壶中别有天,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沙畔苔痕斑绣合,云根石溜白虹穿,展现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最后,尘氛涤却成闲坐,身世浑同太古前,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情感。 译文: 乘兴远寻丘壑胜,清秋此日浴温泉。 漫疑永底潜生火,自是壶中别有天。 沙畔苔痕斑绣合,云根石溜白虹穿。 尘氛涤却成闲坐
【赏析】 这是写春日村居的诗。诗人抓住“管弦”、“花”等景物,勾勒出一幅明媚、宁静的春景图,表达了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首句“淡淡轻烟巷陌”,是说春天来了,天气晴朗,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烟雾,仿佛是袅袅的炊烟从小巷中升腾起来。这两句诗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写,营造了一个清新、明净的画面。 颔联“晖晖晴日楼台”,意思是在明媚的阳光下,楼台显得更加美丽。这里的“晖晖”形容阳光灿烂
诗句:身外功名真草芥,飘然短疏拂衣归。 译文:世俗的名誉和地位就像那微不足道的草芥,我轻飘飘地拂去尘世的羁绊,回归自然的怀抱。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陈墀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李贞夫的敬意和祝福。他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传达了对友情和才情的珍视,展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高远的人格魅力
诗解 1. “廿年奔走负山游” - 注释: 描述诗人在过去二十年中为了某种目的或任务,一直忙碌奔走。 - 赏析: 这句话体现了诗人长期以来的努力和奔波,突出了他的坚持和付出。 2. “此日登临夙愿酬” - 注释: 在这一天,诗人终于实现了他多年来的愿望。 - 赏析: “夙愿酬”表达了一种满足和喜悦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过往努力的一种回顾和肯定。 3. “石洞云深僧梦稳” - 注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下面是对每一联的解释: 1. 河流滚滚势奔鲸,南北驱驰一舸轻。(“鲸”比喻巨大的水流,“舸”即小船) - “河流滚滚势奔鲸”:描述了江水波涛汹涌,如同巨鲸一般奔腾不息。 - “南北驱驰一舸轻”:描述船只在宽阔的江河中快速行驶,像在南北方向上快速移动。 2. 捩柁长年频努力,恒饥稚子总关情。(舵手常年努力,而饥饿的孩子总是牵挂着他们) - “捩柁长年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