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对匡庐紫翠中,幽栖聊与古人同。
千年芳躅惟陶令,三笑何年是远公。
池上白莲尘不染,坛边玉井净如空。
虎溪莫种桃千树,恐有渔人路渐通。

【注释】

匡庐:即庐山,在今江西南昌市南。陶令:指东汉末年的隐士陶渊明,他曾隐居于庐山脚下的桃花林中。远公:指晋代高僧慧远,曾隐居于庐山东林寺。虎溪: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的鄱阳湖畔。桃千树:即一千棵树的桃树。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览东林寺后的有感之作。
首句“漫对匡庐紫翠中”,点明诗人在游览东林寺时的心情和环境。他漫不经心地对着庐山的紫翠之中,心情闲适。
第二句“幽栖聊与古人同。”诗人说自己像陶渊明一样隐居,与古人为伍,过着悠闲的生活。
第三、四句写东林寺的环境,“千年芳躅惟陶令”,“三笑何年是远公”。意思是说,东林寺就像陶渊明当年所居的桃花源一样,环境优美,空气新鲜,使人感到神清气爽。又以“三笑”比喻慧远法师讲法时的机锋敏捷,引人入胜的风趣。“陶令”即陶渊明,他曾任彭泽县令,因不堪忍受黑暗腐败的统治而弃职归隐。“远公”指慧远法师,他在庐山东林寺开导佛教,使佛教在中国得到传播和发展。
诗的后两句写东林寺周围的自然景物。“池上白莲尘不染,坛边玉井净如空。”“池上”指庐山上的莲花池。“坛边”指寺庙前的香炉石或香火坛。“白莲”“玉井”都是用来形容景物之美。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池塘上的白莲没有受到污染,庙宇前的香炉石或香火坛显得那么清净。
最后两句是作者的感慨之言:“虎溪莫种桃千树,恐有渔人路渐通。”意思是说,请不要在虎溪旁种植桃树,免得给渔人带来便利。“虎溪”是庐山的一个地名。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山林的热爱之情,也表达了他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和不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