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从南徼溯中原,玉帛车书统至尊。
东去罗浮红日近,北瞻庾岭紫云屯。
越裳重译周官在,横海楼船漠主恩。
不分芙蓉秋亦老,物华凋敝可推论。
注释:
百粤吟 其二
远从南方追溯中原,玉帛车书都归统至尊。
东去罗浮红日近,北瞻庾岭紫云屯。
越裳重译周官在,横海楼船漠主恩。
不分芙蓉秋亦老,物华凋敝可推论。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最后一首,也是全诗的压轴之作。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和担忧,以及对和平繁荣的追求和期盼。
第一句“远从南方追溯中原”,意思是说诗人想要从遥远的南方回归到中原地区,这里的“中原”指代的是中国。第二句“玉帛车书都归统至尊”,意思是说所有的玉帛、车书都归属于最高统治者,这里的“至尊”指的是皇帝。第三句“东去罗浮红日近”,意思是说诗人向东行走的时候,可以看到罗浮山附近的太阳正在升起。第四句“北瞻庾岭紫云屯”,意思是说诗人向北行走的时候,可以看到庾岭上的紫云正在聚集。第五句“越裳重译周官在”,意思是说越裳国通过重译的方式与周朝交流,而周朝的官员也在其中。第六句“横海楼船漠主恩”,意思是说有一艘横海楼船驶向漠北,而漠北的主人也给予了恩惠。第七句“不分芙蓉秋亦老”,意思是说不论秋天是否已经过去,芙蓉花依然开放,这里暗指国家的繁荣昌盛。最后一句“物华凋敝可推论”,意思是说无论国家多么繁荣,总会有凋敝的时候,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和担忧,以及对和平繁荣的追求和期盼。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