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柳湖边岸,青蒲水上舟。
星随孤月动,山入暝烟收。
鼓枻闻渔浦,悬灯见佛楼。
客途春欲尽,归思满沧洲。

【译文】

夜泊荆溪,细柳湖边岸,青蒲水上行舟。

星随孤月动,山入暝烟收。鼓枻闻渔浦,悬灯见佛楼。

客途春欲尽,归思满沧洲。

【注释】

  1. 细柳:指岸边长着的柳树。
  2. 青蒲:指水上浮萍。
  3. 星随孤月动:形容星星随着月亮移动。
  4. 山入暝烟收:形容傍晚时分,远处的山渐渐被夜色吞没。
  5. 鼓枻(yì):击桨。
  6. 悬灯见佛楼:指船上挂上灯笼看到佛塔。
  7. 沧洲:指宽阔的湖泊。
    【赏析】
    《夜泊荆溪》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美丽的夜晚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家乡的思念。
    首联“细柳湖边岸,青蒲水上舟”,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景。细长的柳树倒映在湖面,而漂浮在水上的小船则如同一叶轻舟。这两句诗以静景为主,通过精细的描绘和比喻,展现了夜晚的美丽景色。
    颔联“星随孤月动,山入暝烟收”,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星星随着月亮的运动而闪烁,而远处的山则渐渐消失在暮色中的烟雾之中。这两句诗通过动态和静态的结合,展示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
    颈联“鼓枻闻渔浦,悬灯见佛楼”,则转向了人物活动的场景。敲击船舷可以听到渔夫的声音,而挂着灯笼可以看到佛塔。这两句诗通过描绘人们的生活场景和建筑特色,展现了夜晚的热闹与繁华。
    尾联“客途春欲尽,归思满沧洲”,则回到了作者自己的生活背景。春天即将结束,而自己却身在他乡,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这两句诗以情感为线索,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夜泊荆溪》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美丽景色和人们的生活场景,并通过个人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对国家和家乡的深深眷恋。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唐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