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倚诸天最上头,殊方极目一销忧。
浮云长满三千界,华发惊看四十秋。
岳色北来瞻日近,河声东下带冰流。
凭高把酒翻惆怅,寇盗流移两未休。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局部的含义来综合领悟全诗的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情感。本题要求对诗句进行赏析,注意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分析。从“登天宁阁”“浮云长满三千界”等句可以体会到诗人身处高位,心怀天下,关注民生;“凭高把酒翻惆怅,寇盗流移两未休”一句可以看出诗人因国事而发愁。

【答案】

译文:登上最高处的天宁阁,极目眺望四方,一洗心中的忧愁。浮云弥漫在三千世界,白发人惊诧地发现已经四十年了。北来的日光照得山色壮丽,东下的河水带冰流淌。登上高处,举杯畅饮却感到怅然若失,盗贼侵扰,国家动乱,何时才能停止?

注释:阁:佛寺建筑中用作楼阁形制的建筑物;倚:依傍;诸天:佛经所说之天上众生;殊:不同;方:地方;销:消除;三千界:三千大千世界;岳色:山峰的颜色;北来:指太阳光;日近:太阳光接近;河声:河水流动的声音;带冰流:指黄河水携带着冰块流过;寇盗:盗贼;流移:迁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登临天宁阁所写,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关注之情。首联“登天宁阁,极目四野”,写出了登高望远、心旷神怡的感觉,也暗示了诗人胸怀天下的抱负。颔联“浮云长满三千界,华发惊看四十秋”,以飘渺的浮云喻世事的纷乱,又以岁月催人老自伤年老,表现出忧国忧民之心。颈联“北来日光照山色,东下河声带冰流”,既描绘了天宁阁的雄伟壮观,也写出了北方边塞的辽阔景象。尾联“凭高把酒翻惆怅,寇盗流移两未休”,诗人因国事而发愁,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心情,同时也透露出诗人渴望国家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愿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