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镜频看两鬓蓬,山云舒卷此浮踪。
禅机已解忘沙鸟,袜线那堪补衮龙。
情剧西堂悬夜榻,梦随双阙听晨钟。
翩翩白雁秋光渺,又见前山紫翠重。
【解析】
“览镜频看两鬓蓬,山云舒卷此浮踪。”大意是说:常常对着镜子看着自己满头白发,就像那起伏的山间云雾,飘忽不定。“禅机已解忘沙鸟,袜线那堪补衮龙。”大意是说:禅机已了,忘却了那些纷扰的红尘俗事和世俗之忧,但那被破的袜子,又怎配得上那条高贵的龙袍?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他对于名利富贵的厌倦,也表达了他对于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向往。
【答案】
译文:
我常常对着镜子看着自己满头白发,就像那起伏的山间云雾,飘忽不定。我已经把世间的纷争都看淡了,不再像从前那样对世俗的荣华富贵趋之若鹜,已经忘却了那些纷扰的红尘俗事和世俗之忧。但那被破的袜子,又怎配得上那条高贵的龙袍?
赏析:①本诗写于诗人晚年隐居期间,表现了作者超脱物外的闲适心情和对官场生活的厌恶。首联“览镜频看两鬓蓬,山云舒卷此浮踪”,写诗人因年老而频频照镜,看到两鬓斑白,就想到自己的仕途如同山间云朵一般飘忽不定。颔联“禅机已解忘沙鸟,袜线哪堪补衮龙”,用典故表明自己已经领悟到佛理,对尘世的繁华已经不计较了。尾联“情剧西堂悬夜榻,梦随双阙听晨钟”两句,写诗人在西堂上悬挂着夜榻,梦中伴随着朝钟回响,表现出诗人在梦中也摆脱了尘世的羁绊。
②本诗以景衬情,通过描绘山水景物,表达出诗人对于名利富贵的厌倦和对自由的向往。颈联“禅机已解忘沙鸟,袜线哪堪补衮龙”一句将佛教禅宗比作沙鸟,将皇帝比作龙袍,写出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态以及对于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尾联“情剧西堂悬夜榻,梦随双阙听晨钟”一句,则通过梦境来衬托出诗人对于尘世的厌倦之情。尾联“翩翻白雁秋光渺,又见前山紫翠重”,写诗人看到白雁飞过,感叹秋天的到来,再次看到了山间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