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石信英臣,子谅亦文雅。
生遭晋运微,奔走风尘下。
晋阳笑明月,胡雏夜回马。
并州困石勒,从事为别驾。
成败非所论,吾怜凿抔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感刘琨与卢谌事”,然后根据诗句中的关键信息点来进行分析,最后指出分析的理由即可。

首句“感刘琨与卢谌事”,交代了写作背景,即诗人感慨的是刘琨和卢谌的故事;“越石信英臣”,刘琨字越石,诗人称他为“英臣”;“子谅亦文雅”,指的是卢谌,卢谌也是一位有才华的人;两句写出了两位人物的特点,突出他们都是英雄豪杰。

第二句“生遭晋运微,奔走风尘下”,承接前句,写卢谌和刘琨的事迹。晋室东迁,中原大乱,两人都在战乱中奔波,生活艰苦。

第三句“晋阳笑明月,胡雏夜回马”,承上启下,进一步写二人的生活。这里用“笑”字形容晋阳城在敌人占领之下依然存在,而自己却只能在外奔波,心情郁闷至极。这一句还巧妙地运用典故,晋阳是古代的一个地名,晋朝时被石勒攻陷,晋阳人被迫出城投降。晋阳城在敌人占领之下还能“笑”着,可见城内居民仍坚持抗战,而“笑”中的“明月”又暗示出城中百姓的坚贞。而作者却身在敌后,不能回乡,只能“胡雏夜回马”,在敌占区辗转奔波。这句诗将两种截然不同的处境对比起来,既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心,也表达了诗人自己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第四句“并州困石勒,从事为别驾”,紧承第三句而来,写诗人自己在敌占区的遭遇。石勒是匈奴人,羯族人的首领,曾占据北方大片土地。“困”字表明诗人此时处境十分艰难,但仍然坚持斗争。

第五句“成败非所论,吾怜凿抔者”,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认为,战争的胜负并不是最重要的,真正可悲的是那些为了功名利禄而卖身投靠的人。这里的“成败非所论”是指战争的胜败并不重要,关键在于能否为国尽忠。而“吾怜凿抔者”,则是说诗人同情那些出卖国家、背叛民族的汉奸,痛恨那些只求个人功名利禄而不为国家分忧的人。这句话既是对前一句的深化,也是对全诗主旨的升华。

第六句“感刘琨与卢谌事”。最后一句再次提及刘、卢两位英雄,以收束全诗内容。诗人感叹不已,久久沉思,终于悟出了“凿抔者”才是真正可悲可恨的人。

【答案】

译文:

我深深感激刘琨、卢谌的事迹。刘琨字越石,卢谌字子谅,都是一代英才。然而生逢乱世,我也只能像那

般在战场上奔走,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晋阳虽陷敌手,但仍能傲然屹立不倒;胡族少年夜归,也显得威风凛凛。我在

敌军之中挣扎求生,任凭多少挫折磨难,也不动摇自己的信念。

赏析:

这首诗是咏叹刘琨和卢谌两位英雄的。刘琨、卢谌都是西晋时期著名的将领。刘琨曾为镇西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征

州刺史。他为人耿直刚烈,志趣高远。当司马氏篡位以后,他坚决主张起兵讨贼,反对西晋偏安。后来,刘琨为石勒所俘,因

不肯降顺而被杀害。卢谌是卢苞的儿子,卢苞曾任吏部尚书、司空、太尉等职。卢谌为人清介有才学,为人所钦重。他也曾

力劝父亲不要随波逐流、阿谀奉媚当权派,但遭到父亲的斥责。不久之后,卢谌也被石勒俘虏,同样因不肯投降而为敌

所害。

诗的前两句主要写了刘、卢两位名将的事迹。诗人通过赞颂这两位英雄的品格,从而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

情。诗的第一句说:“刘、卢二位都是英雄豪杰。”二句接着写他们的经历:“生逢晋运微,奔走风尘下”,“晋运”即指

当时晋室的政权已经衰朽无力。“风尘”二字暗喻战争环境恶劣,动荡不安。“生逢”二字写出了刘、卢两位的身世际

会,他们都是生于乱世,长于乱世的英才。他们身处乱世,却能够挺身而出,为国捐躯,表现出他们的英勇无畏和崇高

精神。“奔走”二字写出了刘、卢两人的坎坷经历。他们身在敌营,四处奔波,饱受艰辛。这两句诗不仅表现了刘、卢两

位英雄的非凡气质,同时也传达了自己的感慨。

诗的三四两句主要写刘、卢两人在敌营中的遭遇。“晋阳笑明月,胡雏夜回马”是写刘、卢两人在敌营中的所见所闻

。“晋阳”是当时的一个地名,这里借代指代晋室的都城洛阳。“笑明月”是写晋阳在敌人占领下的孤傲自得和坚韧不

屈的精神风貌;“胡雏”则暗指匈奴贵族的后代。诗人用这两个词写出了晋阳人在敌寇面前毫不畏惧,仍然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

坚韧的精神。而“夜回马”则写出了胡族少年们在敌营中的威武雄姿。这两句诗既写出了刘、卢两人的遭遇,同时也传达了

自己的感慨。

诗的五六句主要写诗人自己的处境以及对于刘、卢两人的评价。“并州困石勒,从事为别驾”是写诗人自己的遭遇。“并

州”是当时的一个地名,这里借代指代晋室的都城洛阳所在的地区。“困石勒”是写洛阳受到石勒的围攻时的困境。诗人虽然身在敌

营,但却始终坚守着正义的立场,不愿为敌所屈。“别驾”则是官名之一,这里指刺史府里的幕僚。诗人在敌营中担任幕僚一职

,尽管处境艰难,但却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诗人通过赞颂刘、卢两人的英勇事迹和自己的坚守信念,表

达出了自己对于人生价值和理想的追求以及对于黑暗现实的批判和反抗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