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苍梧道,息桨荒江湄。
连冈一以眺,石室涵晚晖。
前哲有题字,执炬往读之。
迟回北壁下,目击元公遗。
今古一相感,光风吹我衣。
虫鸣丹灶中,葛仙胡不归。
对之发长啸,宇宙今何时。
圆蟾夜囧囧,蝙蝠秋飞飞。
愿言托高栖,行矣无是非。

【注释】

我:我。苍梧:泛指南方。息桨:停船,休息。湄(méi):水边,江畔。连冈:连绵不断的山冈。眺(tào):远望。石室:岩石中的孔穴。晚晖:夕阳的余光。前哲:先贤。执炬:拿着火把。读之:读他们的题字。北壁:北边的墙壁。元公遗:元结(719—782)的题字。今古一相感:今人古人都感到感慨。光风:和煦的风。丹灶:炼丹的炉灶。葛仙:传说中的仙人葛洪。胡不归:怎么不回来呢?对之:面对它。长啸:大声呼喊。宇宙:天地万物。圆蟾:月亮。夜囧(juàn)囧:明亮的样子。夜中发光的样子。蝙蝠:蝙蝠在秋天飞翔。托高栖:寄托高尚的生活志向。行矣:走了吧。无是非:不受是非所累。

【赏析】

这是一首寄情山水的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以“三洲岩”为题,描写了游览三洲岩所见的景色和心情,抒发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联“我行苍梧道,息桨荒江湄。”交代了游历的地点和环境。苍梧道,泛指南方地区;荒江,指长江边荒凉的江畔。诗人在游历的过程中,看到江边的景色十分荒凉,不由得产生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颔联“连冈一以眺,石室涵晚辉。”描写了诗人站在高处远望的景象。连冈,连绵不断、起伏的山冈;石室,岩石中的孔穴。晚辉,夕阳的余光。诗人站在山冈上,远望岩石中透出的余晖,仿佛看到了古人留下的题字,于是决定前往阅读。

颈联“前哲有题字,执炬往读之。”描述了诗人阅读古代先贤留下的题字的情景。前哲,先贤,这里指古代的名人或圣人。执炬,拿着火把;往读之,前去阅读他们的题字。诗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叹先贤们的伟大和智慧,同时也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了思考和反思。

尾联“迟回北壁下,目击元公遗。”描述了诗人在北壁下的停留和所见景象。迟回,犹豫不决地徘徊;北壁,北边的墙壁。元公遗,元结的题字。诗人在北壁下停留了很久,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元结的题字,仿佛看到了元结的精神面貌。

尾韵“今古一相感,光风吹我衣。”表达了诗人对古今人物共同感受的感慨。今古一相感,今人古人都感到感慨;光风,和煦的风。诗人站在北壁下,感受到了古人留下的题字带来的影响,同时也想到了自己的身世和遭遇,不禁发出了感慨。

尾句“虫鸣丹灶中,葛仙胡不归。”描述了诗人在炼丹炉旁边的所见景象。虫鸣,指蟋蟀等昆虫的叫声;丹灶,炼丹的炉灶。葛洪,传说中的仙人葛洪,他曾经在炼丹炉旁边居住过。胡不归,怎么不回来呢?诗人看到炼丹炉旁边没有人居住的景象,不禁发出了疑问。

尾韵“对之发长啸,宇宙今何时。”表达了诗人对宇宙的感慨和无奈。长啸,大声呼喊;宇宙,天地万物。诗人面对炼丹炉旁边的景象,不禁发出了长啸般的呼喊:“宇宙究竟现在是什么时间呢?”表达了他对宇宙和人生命运的思考和感慨。

这首诗通过诗人游历三洲岩时所见的自然美景和自己的心情变化,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古今人物的共同感受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思考和感慨。全诗以“三洲岩”为题,描绘了诗人游历过程中所见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