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龙盛朝野,弱羽聊山林。
行春忽倾盖,对榻山花深。
引我一杯水,写君龙唇琴。
永言歌大篇,风雅有遗音。
乃知鹰鹯气,未惬鸾凤心。
王事有驱迫,暮雨别江浔。
离情落晚趣,再往三洲吟。
何以舒我怀,青天盼遥岑。
答梅侍御见寄
群龙盛朝野,弱羽聊山林。
行春忽倾盖,对榻山花深。
引我一杯水,写君龙唇琴。
永言歌大篇,风雅有遗音。
乃知鹰鹯气,未惬鸾凤心。
王事有驱迫,暮雨别江浔。
离情落晚趣,再往三洲吟。
何以舒我怀,青天盼遥岑。
注释:
答梅侍御见寄:回应梅侍御的见赠之作。答:回复。梅侍御:指诗人的朋友梅尧臣。梅尧臣曾任国子监直院、尚书吏部侍郎等职,是北宋著名诗人。见寄:指朋友来信寄来诗文给我看。
群龙盛朝野,弱羽聊山林:比喻人各有志向,各有归宿。群龙指众多的人才,弱羽指平庸之辈。聊:姑且。山林:喻隐居之地。
行春忽倾盖,对榻山花深:春天来临,作者和朋友们一起出游赏景。行春指春天外出游玩赏花。倾盖指互相交谈。对榻指并排而坐或同床共寝。
引我一杯水,写君龙唇琴:请梅尧臣为我倒一杯水,因为我听说他善于弹奏琴艺(龙唇琴指琴声如龙之鸣)。
永言歌大篇,风雅有遗音:永远地歌唱那伟大的篇章(风雅指诗歌艺术),希望它能传下去。遗音指美好的声音。
乃知鹰鹯气,未惬鸾凤心:才知道自己像鹰隼般锐利凶猛,但内心却难以满足像鸾凤般高远美好的愿望。
王事有驱迫,暮雨别江浔:国家有大的事情需要处理,不得不在黄昏时分告别(江浔指长江边的小城)。驱迫指国事的需要。
离情落晚趣,再往三洲吟:离别之情随着傍晚时分的景色渐渐加深,再次前往远方的地方(三洲指海南岛等地)。再往指再次前往。
何以舒我怀,青天盼遥岑:用什么方式来缓解我的忧愁,唯有仰望青天期盼遥远的山峰(遥岑指远山)。
赏析:
此诗为酬答诗,是一首七律。诗前半部分借“群龙”与“弱羽”分别代表朝廷和地方官员的不同命运,抒发了诗人对于不同命运的感慨;后半部分则通过描绘与友人相见欢聚的情景,表达出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于政治理想实现的渴望。
首先来看诗的第一联“群龙盛朝野,弱羽聊山林”。这里的“群龙”和“弱羽”都是比喻,分别代表了朝廷中的权臣和地方上的贤者。“群龙”象征着权力的集中和统治的稳固,而“弱羽”则代表着民间的独立和个体的力量。这一联以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两种不同命运的思考和感慨。
接着是第二联“行春忽倾盖,对榻山花深”。这里描绘了一次春游的场景。“行春”指的是春天的出游,“倾盖”则是形容人们相聚时的愉快气氛。“对榻”则是指并排而坐,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情和对友情的珍视。
接下来是第三联“引我一杯水,写君龙唇琴”。这里“引我一杯水”指的是请梅尧臣为诗人倒一杯水,因为听说他擅长弹琴(龙唇琴指琴声如龙之鸣)。“写君龙唇琴”则是指用琴声来表达对梅尧臣的赞美和感激。这一联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音乐和艺术的热爱,同时也展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
然后是第四联“永言歌大篇,风雅有遗音”。这里“永言歌大篇”指的是永远地歌唱那些伟大的篇章,“风雅有遗音”则是希望那些美好的声音能够传承下去。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艺术的敬仰和对未来的期望。
紧接着是第五联“乃知鹰鹯气,未惬鸾凤心”。这里“乃知鹰鹯气”指的是认识到自己的野心勃勃(鹰隼般锐利凶猛),然而内心的高远美好(鸾凤之心)却难以满足。这一联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和挣扎。
接下来是第六联“王事有驱迫,暮雨别江浔”。这里“王事有驱迫”指的是国家大事的紧急需要,“暮雨别江浔”则是说在黄昏时告别家乡。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为国家大义而被迫离开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眷恋和对友情的珍视。
第七联“离情落晚趣,再往三洲吟”。这里“离情落晚趣”指的是离别之情随着傍晚的景色渐渐加深,“再往三洲吟”则是说再次前往远方的地方。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分别后的孤独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描绘与友人相聚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对于个人理想的追求以及对国家大义的担当。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音乐艺术的赞美,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