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重叠溪水春,渔舟远去茫无津。
但见桃花万千树,寂寂何曾逢一人。
登岸萦纡绕山隩,壑转林开见原陆。
忽闻鸡犬隔烟萝,似有人家住深竹。
竹畔谁欤邂逅逢,衣冠不类今人服。
问知此地名桃源,阴阴亦有桑麻园。
自缘物外风光别,不比人间尘俗喧。
东邻西舍须臾集,争向渔郎问乡邑。
如今世上是何朝,从来此地无人入。
复云先世来此间,子孙遂尔不知还。
三春处处桃花雨,四顾茫茫青黛山。
渔郎自念何曾见,出山须当报州县。
身到仙家非偶然,再儗来从此游衍。
归途一一纪行踪,不谓云林即更变。
堪笑渔郎忆颇深,重寻迷却旧山林。
临风何必空惆怅,仙境由来不易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的《桃源行》。下面将逐句解读这首诗,并附上赏析。
诗句解读:
- 云山重叠溪水春,渔舟远去茫无津。
- 注释:春天的云山重叠,溪流潺潺,渔舟在远方消失在茫茫的水面上。
- 赏析:这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色,通过“春”、“云山”、“溪水”等词语,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 但见桃花万千树,寂寂何曾逢一人。
- 注释:只见到成片的桃花,寂静无声,似乎从未有人来过此地。
- 赏析: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烟稀少、世外桃源般的桃花源的向往之情。
- 登岸萦纡绕山隩,壑转林开见原陆。
- 注释:登上岸边后,曲折环绕着山脚,从峡谷中转向树林,最终看到了平坦的原野。
- 赏析:这句诗通过“萦纡”、“绕山澳”等词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景的赞叹。
- 忽闻鸡犬隔烟萝,似有人家住深竹。
- 注释:突然听到鸡鸣狗吠的声音,隔着烟雾和竹子好像有人在家。
- 赏析:这句诗通过“隔烟萝”、“似有人家”等词汇,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
- 竹畔谁欤邂逅逢,衣冠不类今人服。
- 注释:在竹子旁边偶然遇到某人,穿着的衣服不像现代人的服饰。
- 赏析:这句话通过“邂逅逢”、“衣冠不类”等词汇,展现了诗人对古代人的好奇和向往。
- 问知此地名桃源,阴阴亦有桑麻园。
- 注释:询问知道这个地方名叫桃源,阴阴之下也有桑麻园。
- 赏析:这句诗通过“问知”、“阴阴”等词汇,表达了诗人对桃源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 自缘物外风光别,不比人间尘俗喧。
- 注释:自然中的风光与世间不同,没有尘世的喧嚣。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纷扰的追求。
- 东邻西舍须臾集,争向渔郎问乡邑。
- 注释:邻居家的人们在片刻间聚集在一起,纷纷向渔夫询问故乡的情况。
- 赏析:这句诗通过“东邻西舍”、“问乡邑”等词汇,展现了社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互助精神。
- 如今世上是何朝,从来此地无人入。
- 注释:现在世上是哪个朝代,从来这个地方没有人进入。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 复云先世来此间,子孙遂尔不知还。
- 注释:又听说祖先曾经来到这个地方,子孙们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 赏析:这句诗通过“又云”、“不知还”等词汇,展现了家族历史和文化传统的重要性。
- 三春处处桃花雨,四顾茫茫青黛山。
- 注释:春季时,到处都是桃花雨,四周望去都是青青的山峦。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自然之美和诗人的愉悦心情。
- 渔郎自念何曾见,出山须当报州县。
- 注释:渔夫自己回想,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美景,一旦离开山林,必须向官府报告。
- 赏析:这句诗通过“自念”、“出山”等词汇,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美景的自豪和责任意识。
- 身到仙家非偶然,再儗来从此游衍。
- 注释:我到了仙境并不是偶然的,以后再来这里游玩。
- 赏析:这句诗通过“仙家”、“游衍”等词汇,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未来旅行的期望。
- 归途一一纪行踪,不谓云林即更变。
- 注释:回家的路上,我一一记录下自己的行踪,不曾想到云林之地会这么快发生变化。
- 赏析:这句诗通过“归途”、“更变”等词汇,反映了诗人对变化无常的感叹和对未来旅途的期待。
- 堪笑渔郎忆颇深,重寻迷却旧山林。
- 注释:可笑的是渔郎对这种美好的记忆很深,再次寻找却迷失了原来的山间小路。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渔郎的回忆和迷茫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困境的感慨。
- 临风何必空惆怅,仙境由来不易寻。
- 注释:面对风,没有必要感到空虚惆怅,仙境本来就不容易找到。
- 赏析:这句诗通过“临风”、“不必惆怅”等词汇,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整首诗以桃花源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独特理解和深厚情感。诗人不仅赞美了自然之美,也抒发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