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令辞辽东,曾向此山住。
萝洞晓云白,丹炉暮烟紫。
猿啸山寂寥,鹤飞渺何许。
扰扰尘世中,睇望空延伫。
【诗句释义】
丁令辞辽东,曾向此山住。
——丁令(人名),这里指诗人自己。辽东,古地名,今辽宁省东部。曾向此地隐居。
萝洞晓云白,丹炉暮烟紫。
——萝为薜荔,一种植物,古人常用以比喻仙家。晓云白,指早晨的白云。丹炉,道家炼丹用的火炉,这里指道士炼丹的炉子。暮烟紫,指傍晚的紫色烟雾。
猿啸山寂寥,鹤飞渺何许。
——猿啸,猿猴的啸叫声。寂寥,寂静空旷。渺无踪迹,无法追寻。
扰扰尘世中,睇望空延伫。
——扰扰,繁忙的样子。看,凝视。延伫,延长停留的意思。
【译文】
丁令辞别了辽东,曾在此处隐居过。
萝洞中的白云在早晨显得格外洁白,傍晚时炉烟变成了紫色。
猿猴的啸声让山林显得异常寂静,鹤鸟不知去向,让人感到渺茫难寻。
在这纷扰的尘世间,只能长久地凝望着远方。
【赏析】
《姑孰十咏效李翰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这是其中第九首,题为“灵墟山”。灵墟山即姑孰山,在安徽当涂县东南二十里。姑孰,又名姑熟,秦置于此,南朝齐改称姑孰县。唐天宝元年(742)改名永兴县。《全唐诗》录韦应物诗一卷,有《姑孰十咏》,共十首,此为其中第九首。
这首诗描写的是灵墟山景色之美和诗人对它的赞美之情。开头两句写丁令辞别辽东,曾在此地隐居过;接下来三句则描绘了山上的景物:萝岩、白云、丹炉;最后两句写山下的景致与山上的景致形成对比:山上猿啼声声,山下鹤飞杳杳,而山下的尘世却让人看得清清楚楚,使人无法久留。整首诗意境高远,语言清新淡雅,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