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归牧后,南亩释耕时。
大地郊原衍,方春水草宜。
功成无稛载,力剩向驱驰。
饮涧遥呼犊,维群乱度陂。
烟蓑横背卧,风笛隔林吹。
孳息欣咸若,甄陶旷莫涯。
融融和气洽,蔼蔼物情怡。
汉喘休劳问,商歌谩自悲。
戴嵩能貌古,班特浪传疑。
展卷怀周泽,涵濡宛在兹。

【解析】

本诗是一首题画诗,作者描绘了一幅牛耕图。

【译文】

归牧华山之后,南亩释耕之时。

大地郊外延展,方春水草适宜。

功成没有车运载,力气用尽驱赶牛马。

饮涧呼唤小牛,群牛乱渡陂池。

烟蓑横背卧着牛,风笛隔林吹奏声。

繁殖繁衍欣欣向荣,甄陶培养广阔无边。

融融和气洽于心田,物情怡悦乐在其中。

汉喘休问劳与怨,商歌漫吟悲与喜。”

戴嵩能貌古,班特浪传疑。”

展卷怀念周泽,涵濡宛在兹。”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中描述了一位老农驾着牛群在郊野上犁地的情景,生动地再现了古代农村的田园风光。诗的前四句写归牧后,南亩释耕时。“归牧”点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农家劳作辛苦的同情。“归牧后”表明时间,“南亩”,南方的田野,泛指农田。这两句点出时间是在日落黄昏以后,说明诗人是傍晚归来的。诗人看到牛儿们正在田野上犁地,感到十分欣喜,于是挥笔作诗来赞美这种美好的劳动场面。诗的后四句写牛耕之利。“方春”、“宜”点明时间是春天。“无稛载”,“力剩”,都是说牛耕省力。“驱驰”指驱赶牛群耕作。牛耕比人力耕作要节省许多力气,而且效果也更好。这两句写出牛耕的好处,使读者从中得到启示:应该重视农业,发展农业,让农民多得些好处。诗最后两句描写牛耕时的情景。牛耕时,牛儿们自由自在地在田间奔跑着,它们或饮水、或吃草,或休息、或嬉戏。牛儿们自由自在的样子,令人羡慕,更令人喜爱。“烟蓑”,即蓑衣,一种用棕片做的雨具。“风笛”,指牧童吹奏的笛子。这两句写出了牛耕时的自然景致。诗人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牛耕时的自然景致,给人以美的享受。全诗通过写牛耕,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扬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此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题画诗。王摩诘(王维)的诗,大多写得淡雅清丽,意境空灵,富有禅意,有“诗佛”之称。《题百牛图》就是一首典型的代表作品。

首联“归牧华山后,南亩释耕时”。前一句交代了时间,点明了诗人归来的时间是在日落黄昏后;后一句点明了地点,指出这是在南亩的田间。诗人看到牛儿们正在田野上犁地,心中顿生喜悦之感,于是挥笔作了这首诗来赞美这种美好的劳动场面。

颔联“大地郊原衍,方春水草宜”。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诗人所见到的景象:大地一片空旷,郊外的田野辽阔无边;春天来了,水草肥美,正是耕田的好时节。

颈联“功成无耩载,力剩向驱驰”。这两句描写了牛耕之利:耕完了地以后,牛儿们可以回家休息了,而人却还得继续干下去。诗人通过对这一现象的描写,赞美了牛耕的优势。

尾联“饮涧遥呼犊,维群乱度陂”。这两句描写了牛们吃食、嬉戏的情景:“饮涧”指的是牛儿们在喝水,“呼犊”是牧童吹起笛子唤回牛群。“维群”是指牛群聚在一起互相玩耍。“乱度陂”是说牛儿们在玩闹过后又去喝水了。这些细节描写都让人感觉十分亲切,使人仿佛看到了一群活泼可爱的牛儿们正在一起欢快地生活。

整首诗通过写牛耕,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扬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