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兴在南山,何须远城郭。
闭目谢喧嚣,冥心寄寥廓。
檐楹多白云,杳霭生林薄。
日出群峰明,岩倾百泉落。
况乃濯尘缨,投闲事耕凿。
机忘沙上鸥,趣惬松间鹤。
亦有柴桑人,来同林下酌。
始信升平时,烟霞有馀乐。

【注释】

心远亭:位于江西庐山,唐白居易所建。在山中,因有“幽兴在南山”而名。

心远:意谓心境宁静。

南山:指庐山,以东、西、南三面环山而得名。

何须:不必。

闭目谢喧嚣:闭上眼睛远离尘世的纷扰。

冥心寄寥廓:让心灵寄托在空旷无际之中。

檐楹:屋椽下檐边。多白云,杳霭:云雾缭绕,迷蒙不清。林薄:树丛。

群峰:山峰,指庐山的众多峰峦。岩倾百泉落:山石崩塌,泉水奔泻。

濯尘缨:洗去世俗的衣冠。

机忘沙上鸥:忘却世间的机巧,像沙上的鸥鹭一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趣惬松间鹤:情趣满足于松树上的仙鹤,形容超然物外,自得其乐。

柴桑人: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隐居在庐山南边的柴桑,是陶诗的主要作者。

投闲事耕凿:放弃仕途,从事农耕之事。

机忘沙上鸥,趣惬松间鹤:机巧忘记,情趣满足,都与自然融为一体。

亦有柴桑人,来同林下酌:还有像陶渊明这样的隐士,来到此地一起喝酒作乐。

烟霞有馀乐:大自然的美好景色令人心情愉悦。

【赏析】

《心远亭》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此诗描写了心远亭周围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诗人恬淡闲适的生活情趣,表达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的闲逸之乐。

首联写心远亭环境之美。“幽兴”即闲情逸致,“南山”指庐山。诗人登高望远,欣赏着美丽的风景,心中充满了喜悦之情。“何须城郭”,表明诗人已超脱了世俗的纷扰,只愿与自然为伴。

颔联写诗人闭目聆听自然的声响,远离喧嚣,静心思考人生的意义。“冥心”,即让心灵沉浸在无边无际的空间里,忘却一切烦恼。

颈联写心远亭周围美丽的自然景观。“白云”、“林薄”等词语描绘出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日出群峰明”、“岩倾百泉落”则展现了大自然雄浑壮美的气势。这些美景仿佛都在向诗人诉说着它的美好和宁静。

尾联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他想到了那些像陶渊明一样的隐居者,他们放下世俗的名利,来到心远亭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这种生活让人感到无比惬意和快乐。最后两句也表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