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折崔巍是雪峰,临高遥望暝霞重。
千山翠色林中刹,万壑寒声石底松。
烽燧当年愁过鸟,旌旗何处卷飞龙。
英雄一散空陈垒,疏木萧萧起暮钟。
【注释】
百折崔巍是雪峰,临高遥望暝霞重:崔巍,高大。暝霭,傍晚的云气。
千山翠色林中刹:千山,形容山峰连绵不断。翠色,青绿色的山色。林中刹,佛教语。
万壑寒声石底松:万壑,指山沟、山谷。寒声,寒冷的声音。石底松,生长在石头下面的松树。
烽燧当年愁过鸟:烽燧,古代边疆报警时燃放烟火的土堡。愁过鸟,形容烽火连年,鸟儿被惊扰。
旌旗何处卷飞龙:旌旗,旗帜。卷飞龙,比喻战旗飘扬。
英雄一散空陈垒:陈垒,这里代指军营。
疏木萧萧起暮钟:疏木,稀疏的树木。萧萧,形容风吹树叶声。起暮钟,指听到寺院敲晚钟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归化县八景》。此诗描写了归化县八景中的“雪峰营垒”,描绘了雪峰上屹立着的军营。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将雪峰的壮丽景色和军营的雄壮气势刻画得栩栩如生,展现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山水画卷。
首联“百折崔巍是雪峰,临高遥望暝霞重”描写了雪峰的险峻和壮丽。这里的“崔巍”指的是高大挺拔,而“百折”则形容雪峰的陡峭和曲折。诗人站在高处,远眺雪峰,只见夕阳西下,晚霞映照在雪峰之上,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颔联“千山翠色林中刹,万壑寒声石底松”进一步描绘了雪峰周围的自然风光。这里的“翠色”指的是绿色,而“林中刹”则是形容树木茂盛的地方。在万壑之中,松树生长在岩石下面,发出寒冷的声音。这两句诗通过对色彩、声音等方面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雪峰周围山林的自然之美。
颈联“烽燧当年愁过鸟,旌旗何处卷飞龙”则表现了军营的雄壮气氛。这里的“烽燧”指的是古代边防哨所点燃烟火报警的信号;“愁过鸟”则形容烽火连年,鸟儿都被惊扰。旌旗,这里指军队的旗帜,卷飞龙则表示军旗在空中飞扬。这两句诗通过对烽火和军旗的描绘,展现了军营的威严和紧张氛围。
尾联“英雄一散空陈垒,疏木萧萧起暮钟”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这里的“陈垒”指的是军营,而“疏木萧萧起暮钟”则是形容听到寺院敲响的晚钟声。这两句诗通过对历史变迁的描绘,引发了诗人对英雄豪杰的怀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雪峰、军营等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历史沧桑之感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与对历史的反思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