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溪溪水发天馨,偶向溪头一濯缨。
宝树春来争荏苒,绀流东去总清泠。
千山霁后舒玄览,五叶从前演法乘。
欲见本来真面目,焚香中夜读坛经。
诗句输出:
曹溪溪水发天馨,偶向溪头一濯缨。宝树春来争荏苒,绀流东去总清泠。千山霁后舒玄览,五叶从前演法乘。欲见本来真面目,焚香中夜读坛经。
译文输出:
清澈的曹溪溪水仿佛能洗涤心灵,我偶尔在溪头停下疲惫的脚步,洗一把脸。春天到来,树木争相展现生机,而清澈的溪流则总是那么清凉。经过一天的劳作,看着千山在阳光下逐渐变得明朗,心中也舒展开来。从五片树叶的象征来看,佛法的传承就像一条河流,源远流长。要想看到事物的本质,就需要深入地修行和思考。于是在这宁静的夜晚,点燃熏香,阅读《坛经》,以求得内心的平和与清明。
关键词注释:
- 曹溪溪水:位于中国广东省韶关市的曹溪,是佛教禅宗的发源地之一,溪水清澈透明,象征着纯净的心灵。
- 天馨:形容溪水的香气清新宜人,如同天空中的芬芳一般。
- 濯缨:古代的一种洗澡方式,用水洗去帽子上的污垢,比喻洗净心灵的杂念。
- 宝树:珍贵的树木,常用来形容高洁的品质或美好的事物。
- 春来: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 绀流:指清澈的水流,绀色通常与蓝色相联系,这里用来描绘水流的颜色和流动的速度。
- 清泠:清凉、冷冽的意思,常用来形容水流的凉爽感。
- 霁后:天气放晴后的景象,意味着经历了困难或挑战之后,一切显得更加明朗和美好。
- 玄览:玄,深奥之意;览,观看、了解。玄览指的是深入地理解事物的本质。
- 法乘:佛教用语,指佛法的传授与继承,类似于传统意义上的“法统”。
- 本来面目:指事物最真实、最基本的样子,没有受到任何修饰或改变。
- 焚香:古时一种净化心灵、祈求神明庇佑的行为,常用于宗教或精神修养中。
- 中夜:晚上时分,表示时间的晚些时候。
赏析:
这首诗以曹溪溪水为引子,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隐喻内心的洗涤和升华。诗中的“曹溪溪水发天馨”不仅形容了自然景色的美丽,更寓意着心灵的纯洁和宁静。诗人通过“宝树春来争荏苒,绀流东去总清泠”等句子展示了大自然的生长变化,暗示生命的坚韧与活力。
诗中提到“千山霁后舒玄览”,这里的“霁后”意味着经过一番洗礼后的晴朗天气,诗人借此表达了经历风雨后见到的清晰与明朗。同时,“舒玄览”也是指心灵的开阔和洞察。最后两句“欲见本来真面目,焚香中夜读坛经”则是诗人对于追求真理和智慧的内心告白。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和感悟。通过这种自然与心灵的对话,诗人展现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追求,以及对宇宙和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诗歌具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