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意分下上,故以诸滩级。
谁驱蜀道难,尽使章江拾。
云向石头生,山从波面立。
𡼾崒破微痕,呀吭留众褶。
摆浪出孤篷,逆行势转涩。
弱缆助群篙,咫尺难相及。
得失须臾事,参差介于粒。
汹若动我前,方与奔湍揖。
稍忧众力疲,所畏崩流絷。
森森百剑铓,左右倾棱楫。
岂知伏莽浮,惊涛自中入。
俯观得巨礧,颇怪舟如笠。
颠沛且何为,呼号情所急。
一苇自南来,危魂聊粗集。
三叹此洄从,艰险胡多袭。
恐惧不须辞,愁闻舟子泣。

【注释】

  1. 过皂口:指从湖南洞庭湖进入江西鄱阳湖一带的航道。2. 巨石顶:指江中突出的大礁石。3. 赖:依靠、凭借。4. 章江:即赣江,源出江西大庾岭,流经广东、江西等地入长江。5. 山向波面立:指山峰耸立在波浪之上。6. 𡼾崒:形容岩石陡峭。7. 呀吭:形容声音洪亮。8. 摆浪:形容波浪起伏。9. 孤篷:形容船小而孤单。10. 逆行势转涩:形容逆水行舟,水流湍急。11. 咫尺难相及:形容距离虽近,却无法接近。12. 参差介于粒:指距离虽然不远,但却参差不齐。13. 汹若动我前:形容波浪汹涌,似乎要撞击过来。14. 奔湍揖:形容波浪奔腾如奔马,与前面的词语“汹若”相互呼应。15. 稍忧众力疲:稍微担心众人的力量消耗殆尽。16. 崩流絷:形容水流湍急如同绳索被绊住一样。17. 森森百剑铓:形容石头众多且锋利。18. 左右倾棱楫:形容船只的左右两边倾斜如同刀刃一样尖锐。19. 岂知伏莽浮:意指不知道有深水或暗礁存在。20. 惊涛自中入:形容波浪冲击着船只内部。21. 俯观得巨礧:形容低头观察到巨大的岩石。22. 颠沛:形容颠簸不已。23. 呼号情所急:形容大声呼喊表达急切之情。24. 一苇自南来:形容一只芦苇从南方飘来。25. 危魂聊粗集:形容危险的灵魂暂时安定下来。26. 三叹此洄从:形容三次感叹此处的曲折和困难。27. 艰险胡多袭:形容艰难和危险接踵而至。28. 恐惧不须辞:意指不需要用言语表达恐惧。29. 愁闻舟子泣:形容听到船夫哭泣的声音而感到忧愁。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起所作,描绘了作者乘坐小船经过湘江时遇到险滩的经历。全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将作者的所见所感形象地展现出来,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艰难险阻的感慨。
    首句“过皂口舟为巨石顶碎”描绘了小船在湘江上行驶时遭遇巨石阻挡的场景,生动地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力量。接着“谁驱蜀道难,尽使章江拾”两句,诗人感叹自己身处险境,仿佛是被命运驱赶着前行,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艰辛的感慨。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描写江水的流动,进一步描绘了船在激流中挣扎的景象。
    中间部分的诗歌则通过对声音、颜色、形态等感官的描述,将船行过程中遇到的险阻和挑战形象地展现出来。如“云向石头生,山从波面立”,“森森百剑铓,左右倾棱楫”,这些描述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也使得整首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两句“一苇自南来,危魂聊粗集”和“三叹此洄从,艰险胡多袭”则是作者对整个经历的总结和反思。他感叹自己经历了如此多的艰险和挫折,但仍然坚持前行,并从中汲取了力量和勇气。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挑战和困难的旅程,并通过这个旅程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未来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