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落江空鸿雁横,高秋倦客不胜情。
中原父老忧河决,南徼黔黎望贼平。
汉武宣房歌瓠子,鲁连辽海却秦兵。
西风独倚层楼上,把酒无言对月明。
【注释】
木落:树叶凋零。
高秋:深秋。
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这里借指国都长安。父老:指当地人民。
南徼:南方边陲。黔黎:泛称百姓。贼平:指平定叛乱。
汉武、宣帝:汉文帝(刘恒)和汉宣帝(刘询)。汉宣帝曾于元平元年(公元7年)发兵征讨匈奴,因河水结冰而作歌《瓠子》以告慰士卒;鲁连:指战国时齐国人鲁仲连。他曾经在秦攻赵时游说赵王不听秦王的要挟,秦兵退后,齐军才得以渡河;西风:秋天的主调,这里借指秋风。
把酒:端起酒杯。
赏析:
此诗前四句写钱塘秋景,抒发诗人对中原父老的忧虑和对南疆黎民的关切之情;最后两句抒发诗人对战争的厌倦及对和平的向往。全诗感情深沉,意境高远。
“木落”四句,是诗人目睹秋色之萧索,感慨身世之孤寂,思念故土之深情。首联写诗人登楼所见之景,鸿雁南归,江水枯涸,一派凄凉景象。颔联由眼前景物联想到中原一带人民的疾苦,忧心忡忡。颈联化用汉代两个著名的历史故事,一是指汉武帝、宣帝时期发兵征伐匈奴,使黄河改道以防水患的故事;二是指战国时期鲁仲连智退强秦的故事。尾联写作者登城远眺,西风劲吹,举杯独酌,月明星稀。此时诗人心中充满了悲凉之情,无言地对着明月,寄托了无限感慨。
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含蓄蕴藉,耐人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