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雪满天地,凭栏竟日留。
青山文命庙,芳草正平洲。
汉净穿岩出,江雄撼郭流。
蚁蜂南北市,凫雁往来舟。
黄鹤名相似,丹徒迹可求。
如何注水牒,讹作戴公游。
诗句大意为诗人凭栏远眺,所见之景尽是皑皑白雪覆盖天地,不禁感叹时光荏苒,人事已非。诗人目光转向远方的青山文命庙,翠绿的芳草覆盖着平洲。再望向汉净穿岩,江水雄浑地拍打着郭外的江岸。在繁忙的市场里,蚂蚁和蜜蜂来来往往。诗人笔下的黄鹤楼,虽名相似,却无法找到其真正的踪迹。最后,诗人感慨地写下“如何注水牒,讹作戴公游”,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文物误置的惋惜。
诗歌背景与作者介绍
《黄鹤楼》是唐代著名诗人崔颢的作品,创作于唐永徽四年(653年)。崔颢,字子升,号梁甫吟主人,河南洛阳人,唐代杰出诗人之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七言律诗和绝句,其中尤以山水田园诗见长。此诗是崔颢众多经典之作中的一篇,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思想感情赢得了后人的广泛赞誉。《黄鹤楼》一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更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深沉的哲理思考。
诗句注释与赏析
- 积雪满天地:描述雪后大地被洁白的雪覆盖的景象。
- 凭栏竟日留:通过“竟日”二字表现出诗人长时间停留在楼上的情景。
- 青山文命庙:提及的文命庙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祭祀场所,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
- 芳草正平洲:这里的“正平”可能指的是一个地名或特定的位置,芳草遍地生长,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 汉净穿岩出:描述了从汉水中流出的清澈溪流穿过一座岩石。
- 江雄撼郭流:江水的雄壮之势震撼着郭外的江岸,表现了江水的浩渺与力量。
- 蚁蜂南北市:描写市场里忙碌的蚂蚁和蜜蜂,反映出市场的热闹和活力。
- 凫雁往来舟:提到水鸟在水上自由翱翔,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
- 黄鹤名相似,丹徒迹可求:虽然名字相似,但黄鹤楼的真正遗址已经无从查证,只能追溯到古代的传说和记忆。
- 如何注水牒,讹作戴公游:表达了对于历史记载失真的遗憾和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
文学手法分析
崔颢在这首诗中巧妙地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对仗、象征等,使得整首诗歌既富有画面感又充满情感色彩。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社会现象的描述,崔颢不仅展现了自己的审美情趣,也体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共鸣力和感染力,成为后世传颂的佳作。
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
《黄鹤楼》不仅是崔颢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唐代文化的一个缩影和代表。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风貌,以及古人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同时,这首诗也启示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历史的尊重始终不变。
《黄鹤楼》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无数读者,更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影响深远。无论是从文学的角度还是从文化的角度,这首诗都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的经典之作。通过对《黄鹤楼》的解读,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精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