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世上筝琶耳,古乐亡来孰经理。
囊中幸有孤桐枝,縆以朱丝差可喜。
猗兰自足继南薰,何用广陵传法指。
有弦吾学陶公无,有心不与钟期死。
小斋柏子时一焚,便若置我山谷里。
悠然直作羲皇人,月到窗前一泓水。

【注释】

整:整理。拭,擦。古琴:古代弹拨乐器之一。

筝琶:弹奏筝的弦索和琵琶。

南薰:指乐曲名。《尚书·洪范》:“凉风至,蟋蟀居宇。”孔安国传:“蟋蟀鸣于堂宇之间,谓之为‘南音’。”《乐府诗集.周颂.我将》:“我舞既良,又鼓吾将。”朱熹集注:“鼓,击也。舞者以羽为节,歌者以管为节,击鼓以和之。”这里指演奏音乐。传:传扬。

孤桐:指桐木做的乐器。

朱丝:红色丝线。

猗兰:《诗经·猗兰》:“彼其之子,美如英。”毛亨传:“猗兰,喻贤人。”这里指琴。南薰、孤桐、朱丝、猗兰都是借喻。

陶公:陶渊明,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有“五柳先生”之称。他的诗多表现隐逸生活,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等。

钟期:钟子期,春秋时晋国乐师。相传他精通古琴,能听出古琴曲中隐藏的音乐意义,与琴师伯牙极为要好。《列仙传》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锺子期曰:‘善哉乎,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子期曰:‘善哉乎,洋洋兮若江河’”。后因用“钟期”表示知己知音的朋友。

【赏析】

此词写弹琴自娱,抒发了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并表达了作者追求自然、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

上片起首三句说世人都去弹筝琶,古乐已亡没人理,只有囊中还有一枝梧桐树,用红丝带束着,还觉得有点喜意。“纷纷世上筝琶耳”,是说世人都去弹筝琶,而自己却喜欢古乐;“古乐亡来孰经理”,则是指古乐已经亡失,无人再会弹它。“囊中幸有孤桐枝”一句,是说自己虽然囊中只有一枝孤桐树的枝叶,但自己还是喜欢它。“縆以朱丝差可喜”一句,是说用朱丝把它束起来,还可以有点喜悦的意思。“縆”,“束”的异体字。“差可喜”即“稍可喜”。

过承转合,由弹古琴引出弹古筝,再由古筝转入弹琵琶,最后又回到弹古琴上来,层层深入,一气呵成。

下片开头两句说:我学琴如同陶渊明一样不拘俗礼、不随流俗。陶渊明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就是化用这句诗中的意境。

“有弦吾学陶公无”,意思是说:我有琴弦,我学习陶渊明不随流俗的态度。“何用广陵传法指”,意思是说:用不着到广陵学琴法。广陵是今江苏扬州一带,相传汉末曹操所建的吴声歌曲就发源于此,所以后世弹琴的人都学广陵法。“传法指”指弹琴的指法和技巧。

“有弦吾学陶公无”,这一句表明作者对弹古琴的喜爱。“有心不与钟期死”,意思是说:我虽然想学陶渊明那样不随俗世的遗世独立的生活态度,但我并没有忘记钟子期,因为他是自己的知音。钟期是春秋时期晋国著名的乐师,他善于识别别人奏出的琴曲中隐含的意义,并与琴师伯牙十分要好。伯牙曾向钟期演奏《高山流水》,钟期听了以后赞叹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又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来就用“钟期”表示知音的朋友。“钟期”在这里代指钟子期。“有心不与钟期死”的意思是说:尽管我没有忘记钟子期这样的知音朋友,但我并没有和他在一起死去。这是说:尽管没有和钟期一起死去的机会,但是我仍然想和他一样做一个隐士。

结处二句说:我在小斋里常常焚香练琴,这样就像置身于山谷里一样清幽宁静。“月到窗前一泓水”,意思是说:月光照射进小斋里的窗户,像一泓清水一样。这是说:我在小斋里练琴时,感到十分宁静,好像置身于山谷之中。这两句是说:自己在小斋里焚香练琴,感到十分宁静,好像置身于山谷之中。

此词抒写弹琴之趣,表达了作者对古乐和知音的怀念之情。全词格调高雅,情调恬淡,境界高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