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标遥扼郡城隈,势枕奔涛障欲回。
迥阁凭虹云外出,环州缩地水中来。
宾游误指招提境,童竖犹呼御史台。
怪似主人能选胜,不言到海有蓬莱。

回澜台

孤标遥扼郡城隈,势枕奔涛障欲回。

迥阁凭虹云外出,环州缩地水中来。

宾游误指招提境,童竖犹呼御史台。

怪似主人能选胜,不言到海有蓬莱。

注释:回澜台:即潮音洞,位于广东省雷州半岛上,是古代著名的海上观潮胜地。孤标遥扼郡城隈:形容回澜台地势高峻,矗立于郡城的山岗之上。势枕奔涛障欲回:形容汹涌的潮水在此处被挡住了,形成了一道美丽的景色。迥阁凭虹云外出:形容站在回澜台上,可以欣赏到天空中的彩虹和云彩。环州缩地水中来:形容站在回澜台上,仿佛置身于一个缩小了的世界,与海洋相连。宾游误指招提境:形容游客们误将回澜台当作了招提寺(一座寺庙)的境界。童竖犹呼御史台:形容孩子们仍然称呼回澜台为御史台,可能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真正的观潮胜地。怪似主人能选胜:形容回澜台之所以成为观潮胜地,是因为主人(即太守)能够巧妙地选择位置。不言到海有蓬莱:形容虽然距离海边很近,但是人们并不认为那里就是蓬莱仙境。赏析:这是一首描绘回澜台的七言古诗。诗中通过对回澜台地理位置、景观特色以及观潮胜地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这一景点的赞美之情。首句“孤标遥扼郡城隈”以“孤标”形容回澜台的高峻,以“遥扼郡城隈”表现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次句“势枕奔涛障欲回”形象地表达了回澜台地势险要,能够阻挡凶猛的海浪;第三句“迥阁凭虹云外出”则描绘了回澜台的壮丽景色,仿佛置身于一幅画卷之中;第四句“环州缩地水中来”形容站在回澜台上,仿佛置身于一个缩小了的世界,与海洋相连;第五句“宾游误指招提境”则用孩子们误将回澜台当作招提寺(一座寺庙)的境界,展现了游客们对这个地方的误解;第六句“童竖犹呼御史台”则通过孩子们仍然称呼回澜台为御史台,反映了人们对这个地方的真实认知;最后一句“怪似主人能选胜”则是对回澜台能够成为一个观潮胜地的原因的赞赏,而“不言到海有蓬莱”则体现了诗人对这一地点的低调处理。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描绘回澜台的景观特点以及人们对这个景点的认知,展示了诗人对这个地方的喜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