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之太古英,老眼庖羲画。
文字六经前,心了不须读。
山川流峙鸢鱼中,看画得此将无同。
李成马夏何足数,此心直欲窥鸿蒙。
乾坤此卷忽披看,数点青山正浓淡。
眼中何处俗与真,一笑天机俱烂漫。
世人见画空茫然,安知画外无真传。
先生万古有真趣,白头还我羲皇天。
古文篆籀藏科斗,我羡东之不容口。
尚书宅里闻剧谈,天地斯人世何有。
人间一默归玄元,老夫更欲观无言。
手持此卷已一月,病回阁笔城东轩。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题画诗。全诗共八句,每句都紧扣画面内容展开,表达了作者对画作的赞美以及对画家高超技艺的赞赏之情。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东之太古英,老眼庖羲画。
  • 「太古」:指原始、远古时代。
  • 「庖羲」:古代神话中的人物,据说他教人们制作农具和生活用品,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
  • 「老眼」:这里形容画家年岁已高。
  • 「庖羲画」:指以庖羲的形象为原型的绘画。

译文:东方古老的英雄,是我年迈的眼睛所描绘的庖羲画像。

赏析:首句直接点明画作的题材,即“以庖羲形象为原型”,展现了画作的主题和风格。

  1. 文字六经前,心了不须读。
  • 「六经」: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及《乐经》。
  • 「心了」:心里明白,不必阅读。

译文:文字书籍在六经之前,心中自然理解,无需再去读书。

赏析:这两句表达了画家在创作时已经融会贯通了六经的知识,他的画作超越了文字书籍的限制。

  1. 山川流峙鸢鱼中,看画得此将无同。
  • 「流峙」:水流的山石,形容山石的形态。
  • 「鸢鱼」:此处可能指的是鸟类在水中游动的景象。
  • 「将无同」:没有相同的。

译文:山川河流中的山石形态,以及水中鱼儿游动的场景,都展现在这幅画中,让人难以找到相同之处。

赏析:这两句进一步突出了画家作品的独特性和生动性,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画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1. 李成马夏何足数,此心直欲窥鸿蒙。
  • 「李成马夏」:指唐代画家李成和宋代画家马远。
  • 「鸿蒙」:古人称天地未分时的混沌状态为鸿蒙。
  • 「窥」:观察。

译文:李成和马远的作品不足为论,我的心志直想探索天地未开之前的奥秘。

赏析:通过对比李成和马远的作品,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更高层次艺术追求的渴望,希望自己的艺术能达到一种超越时空的境界。

  1. 乾坤此卷忽披看,数点青山正浓淡。
  • 「乾坤」:天地。
  • 「披看」:翻阅观看。
  • 「数点青山正浓淡」:形容画中山峦起伏,色彩变化丰富,有深有浅。

译文:打开这本画册突然看到,山峦连绵起伏,色彩斑斓,如同点缀其中的几点青山。

赏析:这句描绘了画作的宏观视角,展现了一幅山水画的宏伟景象。

  1. 眼中何处俗与真,一笑天机俱烂漫。
  • 「眼中」:内心感受。
  • 「俗与真」:世俗和真实之间的界限。
  • 「笑」:这里表示豁达、开朗的心态。

译文:在心中寻找世俗和真实的界限,一旦豁然开朗,所有的烦恼都烟消云散。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画家作品中蕴含的深邃哲理和人生态度,即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一颗清净之心。

  1. 世人见画空茫然,安知画外无真传。
  • 「世」:指世间的人。
  • 「茫然」:迷茫、不知所措的样子。
  • 「传」:传授、传承。

译文:世人见到画作后都会感到茫然不解,哪里知道画外还隐藏着真正的道理呢?

赏析:这句批评了当时社会上一些人对画作的误解和浅薄的认识,强调了艺术作品背后更深的意义和价值。

  1. 先生万古有真趣,白头还我羲皇天。
  • 「先生」:对画家的尊称。
  • 「羲皇」: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伏羲氏。
  • 「真趣」:真正的趣味或意境。
  • 「还」:回归、返回。

译文:先生的艺术充满了永恒的魅力,让我白发苍苍时仍能体会到那份至高无上的美感,仿佛回到了羲皇时期的天地之间。

赏析: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画家艺术的高度赞扬和深深钦佩,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