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坛四野冻云凝,重兵十万屯坚冰。
梅花相遇几敌国,战酣落日天无色。
相持不胜不肯休,不是老梅禁不得。
太常先生岂和难,手持巨槊横吟鞍。
养威自待有馀兴,一鼓坐收天地暝。
诗家老将须更思,仁者无敌何人知。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内容和艺术表现。赏析时,先概括出诗句内容,然后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最后指出手法及作用。

“和司马提学倡和诗韵 其六”:和司马提学唱和《和司马提学倡和诗韵 其一》的第六首。陈师召为太常,故以“教”为题。《全唐诗》中无题“教”的七绝,可能是作者自创。从内容上看,此诗应是诗人在与司马提学唱和之作。

“来教谓陈师召太常久稽和章以此见促昶亦以太常非久稽者以全取胜故耳故揣太常之意亦奉和一章”:司马提学认为陈师召为太常很久没有响应他的《和韵》,因此催促我作一首诗,我也以太常不是长久拖延的人而用全力取胜,所以猜测太常的意思也奉和了一首。

“诗坛四野冻云凝,重兵十万屯坚冰。”:写诗人所处的环境。“冻云凝”,点出了冬日的特点;“重兵十万屯坚冰”,则写出了边地严寒,军队驻扎在结冰的河上的情景。

“梅花相遇几敌国,战酣落日天无色。”:诗人把梅花比喻成敌军,写梅花和梅花之间就像敌对国家一样,战斗打得非常激烈,到了夕阳西下时,天都变黑了,说明战斗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相持不胜不肯休,不是老梅禁不得。”:这里说梅花虽然美丽,但它们却像敌人一样,互相争斗着,不肯停歇。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梅花之间的争斗情况,表达了诗人对这种不屈不挠精神的赞美之情。

“太常先生岂和难,手持巨槊横吟鞍。”:太常先生难道会很难吗?他手里拿着一把大铁矛,骑着马,正在一边吟咏呢。这句诗描绘了太常先生的形象,表现出他的威严与从容。

“养威自待有馀兴,一鼓坐收天地暝。”:养威自待就是保持自己的威势,等待时机的到来。一鼓可以收服整个天地,形容力量的强大。这里诗人以“养威”、“一鼓”为比喻,写出了自己内心的强大与自信。

“诗家老将须更思,仁者无敌何人知”:作为诗人的老兵,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创作,才能写出更好的诗篇;仁者无敌,没有人能够战胜自己,这就是真正的强者。这里的“诗人”“诗家”“老将”都是指诗人自己,通过这些词语的使用,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自豪与自信。

【答案】

这首诗是诗人陈尧佐与司马光的唱和之作,诗人以梅花比喻敌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两军对峙、激战正酣的情形。诗人还运用了拟人手法,将梅花比喻为敌人,写出了它们的争斗情形,表达了自己对不屈不挠精神的赞美之情。诗人还巧妙地将自己比作老兵,表现出了内心的强大与自信。最后一句更是表达了对仁者的赞美之情,认为仁者无敌,无人能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