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一理万物凝,夏虫底用多疑冰。
我曾烂赏万花国,每谓乾坤总形色。
梅花肯欲为公寻,江北江南皆可得。
指灯为火谅不难,不然枉跨城东鞍。
万紫千红总佳兴,影响前头路空暝。
高斋独坐几深思,此意我知公亦知。
【注释】:
- 来教谓从者云此地故少梅追念旧乐怅然兴怀复和一章:你来教导我,告诉我说这里很少梅花。追念旧时的快乐,感到惆怅而兴起作诗。
- 昶亦奉和一章以答从者:我也写了一首奉和诗作为回答。
【赏析】:
这是一首应友人邀请写的七律诗。首联“人间一理万物凝,夏虫底用多疑冰”,是全诗的纲领。诗人首先提出“万物凝”的观点,认为天地间万物都是凝结在一起的,没有独立存在的;接着说明“夏虫底用多疑冰”。意思是:夏天的知了(蝉)哪里知道冬天的冰是凝结而成的呢?这两句表明诗人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相对存在的,没有绝对独立的存在。
颔联“我曾烂赏万花国,每谓乾坤总形色”,承上句而来。意思是:我曾经游历过百花齐放的国度,我认为天地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不同的色彩组成的。这两句表明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明他反对封建社会那种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的残酷制度。
颈联“梅花肯欲为公寻,江北江南皆可得”,承上两句而来。意思是:梅花如果能够找到你,那么无论是在江北还是在江南都可以找到。这两句表明诗人愿意与朋友共同欣赏梅花,也表明他对封建统治阶级的不满。
尾联“指灯为火谅不难,不然枉跨城东鞍”,承上两句而来。意思是:如果我们能找到一盏灯,那么点燃它应该没有什么困难的;否则我们白白地骑在城东的马上。这两句表明诗人希望找到一个光明的世界,也表达了他的爱国热情。
这首七律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又表达了他对封建社会的不满;既表现了他的高尚情操,又表现了他的爱国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