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月肩舆病坐迟,相逢连夜几相思。
欲将老眼号天泪,痛洒秋江教子诗。
蛮貊虎狼尼父叹,中华男子邵雍痴。
喜音日望檐前报,先有山家冻鹊知。

【解析】

本诗是李商隐在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秋,由泾县(今安徽当涂)赴桂州(今广西桂林),途中与李敬熙相遇时所作。此诗首联写相逢之喜,颔联写相思之苦;颈联借“尼父”叹己,“邵雍”痴人自谓,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感慨;尾联以喜鹊报信为喻,表达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

【答案】

译文:

细月下肩舆病卧迟,相逢连夜几多思?

老眼欲号天泪落,痛洒秋江教子诗。

蛮貊虎狼尼父叹,中华男子邵雍痴!

喜音日望檐前报,先有山家冻鹊知。

注释:

1、细:形容月光明亮。

2、与:和。

3、肩舆:肩舆是古代一种轻便的交通工具,这里指轿。

4、相逢:在这里,指李商隐与李敬熙的相见。

5、相思:想念。

6、欲将老眼号天泪,痛洒秋江教子诗:想要让老眼流泪,把眼泪洒在秋天的江水中,以此来教儿子。

7、蛮貊(bó):古时对少数民族的泛称。

8、虎狼尼父叹:虎狼比喻小人,尼父指孔子。

9、中华男子邵雍痴:中华男子指诗人自己,邵雍是宋代的理学家,他痴迷于儒学思想,而诗人则被贬为远郡司马,所以用“邵雍痴”来表达诗人自己的心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泾县赴桂州途中,因偶遇友人李敬熙而写下的一首诗。诗中表现了作者仕途坎坷、壮志未酬的痛苦心情。

首联“细月肩舆病坐迟,相逢连夜几相思”,写诗人因病不能乘车而乘轿而行,与李敬熙在途中相遇,彼此都感到惊喜,并因此一夜辗转反侧地思念对方,以致病体加重。“细月”“肩舆”“病坐”等词都渲染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气氛,使读者仿佛看到一个因病滞留异乡的游子,在寒夜中独自倚着窗棂,凝望着漫漫长空沉思着什么,直到深夜才勉强支撑着病体继续前行。颔联“欲将老眼号天泪,痛洒秋江教子诗”则写出诗人内心的悲凉。面对浩渺的江湖,诗人不禁悲从中来,泪水潸然而下。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够回到故乡,回到亲人身边啊!可是现在却只能像教儿子那样,把自己的满腔热血洒向秋江,任凭它随波而去。颈联“蛮貊虎狼尼父叹,中华男子邵雍痴”是全诗的关键句,这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蛮貊”指边远地区,用“虎狼尼父叹”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小人的痛恨,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朝廷的失望。“中华男子”指诗人自己,他把自己比作邵雍,说自己就像那痴情的邵雍一样,虽然才华横溢但命运却如此坎坷。尾联“喜音日望檐前报,先有山家冻鹊知”则写出诗人内心的喜悦情绪。听到喜鹊报信的声音,诗人心中顿时充满了喜悦和激动,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报国之路已经看到了一线光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