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万卷老颜回,碎屋三间紫翠隈。
万古不花文字眼,先生元是活书堆。
自家朗月天无限,到处浮云水一杯。
打得人间糟粕透,庖羲画画是秦灰。
谁将万卷老颜回,碎屋三间紫翠隈。
万古不花文字眼,先生元是活书堆。
自家朗月天无限,到处浮云水一杯。
打得人间糟粕透,庖羲画画是秦灰。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与书籍之间深厚的情感和对知识的无尽追求,表达了对知识、学问的尊重与推崇。诗中“谁将万卷老颜回”一句,以形象生动的手法,展现了读书人如同经历了岁月沧桑的老者,依旧怀揣着无尽的求知欲望。
“碎屋三间紫翠隈”则描绘了书籍堆积如山的情景,象征着知识的丰富和深邃。这里的“紫翠隈”不仅指代书籍的颜色,也暗示了书籍背后蕴含的智慧和历史积淀。
诗人通过对书籍的赞美,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知识的尊重和热爱。他将自己比作“活书堆”,意味着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如同书中的知识一样,是活生生的、不断发展的。这种比喻既体现了诗人对知识的独特理解,也展示了他对学问的深刻洞察。
诗的最后一句“打得人间糟粕透”,则透露出诗人对世俗偏见的不屑一顾。他认为,真正的学问应该摒弃那些无用的糟粕,直抵事物的本质。这种追求真理的精神,正是诗人所倡导的学术态度。
诗中的“自家朗月天无限,到处浮云水一杯”两句,更是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诗人通过自然界的景象,隐喻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而“浮云水一杯”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短暂和世事多变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书籍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深厚感情和对学问的崇高追求。同时,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体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智慧和美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