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朝士毁东林,世道凌夷遂陆沉。
一亩故宫今尚在,谁人认取不凋心。
【注释】
①朝士:指明朝的官员。东林,即东林书院,是明朝初年顾宪成、李贽等人主持讲学的地方,后成为反对阉党斗争的据点。凌夷:衰落。陆沉:沉没,比喻隐居。②一亩宫:指东林书院。③凋心:枯萎的心。④不:否定词,无。⑤识:了解。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唐寅(伯虎)在明亡之后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故国之思和对东林书院遗迹的感慨。
首句“昔年朝士毁东林”,写东林书院曾经遭到破坏。当年,明朝的一些官员因为反对宦官专权而遭到贬斥,其中就包括著名的东林书院学者顾宪成和李贽。他们被贬之后,东林书院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次句“世道凌夷遂陆沉”,写当时社会风气败坏,导致东林书院等知识分子群体被迫隐居,最终走向灭亡。这句话中的“凌夷”意为衰落,形容当时社会风气的败坏;“陆沉”意为隐没,比喻知识分子被迫隐居。
第三句“一亩故宫今尚在”,写东林书院的遗址仍然保存完好,只是不再有人居住了。这句中的“一亩宫”指的是东林书院的旧地,“尚”表示仍然存在的意思。
末句“谁人认取不凋心”,写东林书院虽然已经不复存在,但其精神仍然得以传承,后人仍然能够从中汲取智慧。这里的“不凋心”意为永不凋零的志向或精神,表示东林书院的精神内涵依然存在,并得以传承。
整首诗通过描绘东林书院的历史变迁,表达了作者对于故国的怀念以及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关注。同时,通过对东林书院遗迹的描述,也揭示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变化以及人们对知识和文化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