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胜入名山,藤萝次第攀。
连云窥鸟道,拂雾启僧关。
嶂列清霄外,泉飞碧汉间。
凭崖时一憩,花落石床闲。
【注释】
访胜入名山,藤萝次第攀。
连云窥鸟道,拂雾启僧关。
嶂列清霄外,泉飞碧汉间。
凭崖时一憩,花落石床闲。
【赏析】
《登九华》是李白在天宝年间(742—756)的诗作之一。诗人于开元十五年(727年)春从金陵(今南京)出发,乘舟东下采石江(今安徽当涂县西北长江北岸),然后溯江东上,过姑孰(今安徽当涂县东南),经溧水、溧阳到宣城(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市)。这次漫游,是他第一次出长安,这是他一生中最壮美的一次旅行。这首诗就是他在这次旅行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访胜入名山”,写诗人游览的目的。“访胜”即探访名胜古迹;“入名山”指进入九华山。这两句诗表明了诗人游览的兴致之浓和对名山大川的向往。
“藤萝次第攀”,写登山过程。“次第”指按顺序;“攀”是指爬山、攀登。这句诗描写诗人登上山顶,沿着山路,一步一步攀登上去的情景。
“连云窥鸟道,拂雾启僧关”,写登上山顶后所见景色。“连云”形容山峰之高耸入云;“窥鸟道”是说峰顶有路通达鸟道;“拂雾”是说峰顶有云雾环绕;“启僧关”是说峰顶有寺庙。这四句描写诗人登上山顶后所看到的美丽景色。
“嶂列清霄外,泉飞碧汉间”,写峰巅所见的壮丽景观。“嶂列”是说山峰排列如屏障;“清霄”指高空;“碧汉”指天河,这里指代银河。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登临九华顶峰之后所看到的壮观景象。
“凭崖时一憩,花落石床闲”。写诗人在山顶休息时的所见所感。“憩”是歇脚的意思;“闲”指悠闲自在。这两句诗描述了诗人登高远眺后,心情愉悦地在山顶上歇息的情景。
全诗通过对九华山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宏伟壮丽的画面。诗人以生动的语言,将九华山的自然风光刻画得栩栩如生,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同时,诗人还通过描绘九华山的美景,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这种情感表达方式既直接又含蓄,既深沉又热烈,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