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冰轮掷下方,老禅拈取挂虚堂。
升沉虽复凭他力,内外从来本自光。
未点金容犹冷淡,才然宝座愈辉煌。
莫将龙烛堪相比,不照人王照法王。

【解析】

“璃璃灯”是题名,为全诗定调。

首联:谁把冰轮掷下方,老禅拈取挂虚堂。是谁将皎洁的月亮抛向高空,老和尚将它挂在空荡荡的殿堂上?诗人用“谁”“老禅”点明题旨,以反问的语气,表现了诗人对禅僧高超技艺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颔联:升沉虽复凭他力,内外从来本自光。尽管月亮的升降变化都是他(指佛)所控制,而佛身内外的光明则是本来就存在的。“升降”二字暗合禅宗“明心见性”之说,表达了作者对禅宗“即事观心”“随缘度日”思想的认同。

颈联:未点金容犹冷淡,才然宝座愈辉煌。尚未点燃金箔,它显得冷清、暗淡;刚点燃金箔,它却更显辉煌、耀眼。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佛珠比作蜡烛,形象地描绘出佛珠在燃点过程中的变化过程,生动地表现了佛珠燃烧后所散发出的光彩。

尾联:莫将龙烛堪相比,不照人王照法王。不要拿那点燃的龙烛与它相媲美,它不照亮人间君王,却照亮了佛法。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佛珠比作龙烛,表现了佛珠在燃烧过程中所散发的光芒,同时也暗示了佛法的光辉普照众生,普度众生。

【答案】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借咏佛珠来抒发诗人对佛理、对禅宗思想的理解。前四句描写佛珠燃烧的过程及其发光现象,通过描写佛珠发光,表现佛珠燃烧过程中光芒的逐渐增强;后四句则直接表达对佛教教义的理解,认为佛珠虽然不能像龙烛那样照亮人间,但能够照亮佛法,从而普度众生。

此诗以咏佛珠为主,通过对佛珠燃烧发光现象的描写以及对其寓意的理解,体现了作者对禅宗思想的理解以及对佛教教义的认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