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僧常住,归依上翠微。
山高疑日近,海阔觉天低。
岛屿屏中国,波涛限外夷。
重来防失路,拂石一留题。

诗句解析:

  1. 登那罗延窟 - 描述了诗人攀登进入那罗延窟(可能指的是一处山中或洞中的圣地)的场景。
  2. 菩萨僧常住 - 表达了对菩萨僧的崇敬和常驻此地的情感,暗示这是一个修行和冥想的场所。
  3. 归依上翠微 - 归依通常指皈信或依附,这里可能指信徒向高远而神圣的地方寻求心灵上的依托。
  4. 山高疑日近 - 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出山之高远,似乎连太阳都显得更靠近地面,强调了山峰的高度与太阳接近的程度,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5. 海阔觉天低 - 海阔天空的描绘不仅形容了海洋的辽阔,也暗示了视野的开阔,同时“天低”可能寓意着天的无垠和广阔,进一步加深了对自然世界的敬畏。
  6. 岛屿屏中国 - 描述岛屿作为屏障,如同屏风一般,将中国与外界隔离开来,强调了这些岛屿的独特性和其在中国版图上的重要性。
  7. 波涛限外夷 - 波涛汹涌的海涛象征着海洋的浩瀚与不可预知,同时也暗示了这片海域对远方来客的限制作用,体现了大海的神秘与威严。
  8. 重来防失路 - 表达了再次访问此地时的谨慎与警觉,提醒人们在旅途中要小心,以免迷路。
  9. 拂石一留题 - 在石头上留下痕迹或文字,可能是诗人留下的纪念或思考的痕迹,象征着他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译文:

攀登那罗延窟,
菩萨僧常驻此地。
山峦似要逼近阳光,
大海无边仿佛触及天际。
岛屿如屏风般守护我国,
波涛如巨浪阻隔外人。
重游此地需小心谨慎,
在石头上留下足迹作纪念。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那罗延窟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图卷。诗人运用夸张和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景物具有了超越现实的美感,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诗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象征意义,如“山高疑日近”象征着自然的宏伟与神秘,“海阔觉天低”则展示了大自然的广袤无垠。此外,诗歌还透露出一种孤独感和对未知的探索欲望,以及对自我存在的反思。整体而言,这是一首充满哲理和审美价值的山水诗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