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学舍十日雨,客思秋来何可禁。
出门青泥没两屐,满城素练敲千砧。
田园荒芜归未得,桑梓梦寐来相寻。
赖有主人张季子,每聆清话入更深。

长安学舍十日雨,客思秋来何可禁。

出门青泥没两屐,满城素练敲千砧。

田园荒芜归未得,桑梓梦寐来相寻。

赖有主人张季子,每聆清话入更深。

注释:

  1. 长安学舍十日雨:长安,指的是唐代的都城长安(今西安)。学舍,是学者们学习的地方。十天的雨,意味着这段时间内天气阴沉,连绵不断的雨。
  2. 客思秋来何可禁:客人思念秋天的到来,心情难以抑制。”客思”即游客的思绪,”何可禁”表示无法克制。
  3. 出门青泥没两屐:走出门时,脚下的泥土已经覆盖了两只鞋子,说明外面下雨,地面泥泞。
  4. 满城素练敲千砧:整个城市都被白色的绢带(练)覆盖,声音响亮如同千块石砧敲打。这里的“素练”和“敲千砧”都是形容雨势之大。
  5. 田园荒芜归未得:虽然很想回到自己的农田,但现在却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如愿。”田园”指的是作者的农田,”荒芜”表示荒废,无人管理。
  6. 桑梓梦寐来相寻:作者在梦中都在寻找家乡的土地和树木。”桑梓”是指故乡,”梦寐”表示日夜思念。
  7. 赖有主人张季子:幸好有主人张季子的帮助。”季子”指的是春秋时期的贤人陈仲子,这里借指张季子,表示对他人的感激之情。
  8. 每聆清话入更深:每当聆听张季子的清谈,总能让人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这里的“清话”指的是高雅的言论,“入更深”表示能够让人受益匪浅。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描写了他在长安学舍中等待回家的心情以及他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深沉,充满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句“长安学舍十日雨”,点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长安作为唐代的都城,是一个繁华而喧嚣的地方,但在这里的学舍中却只有绵绵不绝的细雨。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与无奈。
    接下来的句子描述了诗人因雨水而陷入困境的情景。出门后,他的双脚陷入了泥泞之中;而整个城市则被白色的绢带所覆盖,声音响亮如同千块石砧敲打。这些细节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当时的无助与艰辛。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尽管他现在身处异乡,但他一直在梦中寻找着家乡的土地和树木。这种思念之情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他甚至希望能够找到那位给予他帮助的主人——张季子,继续聆听他的清谈,让自己的思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既有对于异乡生活的无奈与艰辛,也有对于家乡的深深眷恋。通过对长安学舍、大雨、泥泞和城市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痛苦;而通过对家乡的思念,又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这种情感的转变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刻的内涵与更丰富的情感层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