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底茅亭十尺宽,苔花秋雨翠生寒。
风尘不是钟郎耳,只恐焦桐空自弹。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注意从形象和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进行赏析总结。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因此需要对诗句进行逐句的翻译,同时要注意注释和赏析。

【答案】

译文:

树荫底下的茅亭十尺宽,苔花在秋雨中青翠生寒。

风尘不是钟子期之耳,只担心焦桐琴弦空自弹。

注释:

①抚琴:弹奏琴。

②焦桐:用桐木制成的琴。

赏析:

这首小诗描写了一个深秋的景致。诗人把一个清幽雅静的意境呈现在读者面前。首句以“树底”写地,突出了位置的偏僻;次句以“茅亭”点题,又突出了环境的清幽。两句合为一境,构成一幅清旷淡雅的图画:树木掩映之中,有一处宽敞的茅草亭子,四周被苍翠欲滴的苔藓覆盖着。三、四句紧承第二句而来,由环境描写转入人物刻画:作者既非钟子期,也无知音者,那么琴声将何以传响?他不禁担心起来。这里运用反问手法,抒发了一种无人欣赏的悲凉情绪。全诗构思精巧,用语自然朴素,不事雕琢,却能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