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径隐丛薄,危桥跨断云。
前林多少树,霜叶落纷纷。
【注释】
小径:小路。隐丛薄:掩映在茂密的竹林之中。危桥:高耸的石桥。断云:云雾缭绕。前林:前面的树林。纷纷:落下来的样子,形容树叶纷纷落下。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一片竹林时,即兴吟咏之作。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首句点明“行”的目的地,次句写途中所见景物。三、四两句写路旁景色。五、六两句是诗人对所见所感的抒情。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小诗。首句以“小径”二字勾画出一条曲折幽深,隐蔽于茂密的竹林中,人迹罕至的小道。“小径隐丛薄”,写出了小径的偏僻和幽静。“隐丛薄”三字,不但把小径的偏僻、幽静写得惟妙惟肖,而且也暗示了小径上的竹丛,郁郁葱葱,遮天蔽日;而且由于竹丛的遮蔽,使行人只能看到竹梢之间隐约透出的斑驳光影,这就使人感到更加幽静了。“危桥跨断云”这一句,不仅写出了小径的险峻,更写出了小径的幽静。“危桥”二字,既表明桥之高悬,又暗示桥之简陋;而“跨断云”,则写出了桥与云的距离之近,以及桥的惊险之状。
“前林多少树,霜叶落纷纷”这两句,描写了林中的景色。诗人从高处俯瞰,只见前面树林中,有无数的树木,树上挂着一层厚厚的、已经发白的叶子,随风飘零,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多少树”三字,说明树林的繁盛,也表现出作者观察入微、心细如发的神态。“霜叶”二字,则突出了季节的特点。霜降已久,树叶早已变色,而此时,树上还挂着不少的绿叶,就更加显示出树叶的多和繁密了。“纷纷”二字,既表现了树叶之多、之密,也表现了它们飘零的姿态。这两句虽然写的是秋日林中景色,但是,它给人的感触却是凄清、萧瑟、冷寂,仿佛是一幅淡淡的水墨画,让人感到一股寒气袭人。
此诗是诗人经过一片竹林时,即兴吟咏之作。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首句点明“行”的目的地,次句写途中所见景物。三、四两句写路旁景色。五、六两句是诗人对所见所感的抒情。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小诗。首句以“小径”二字勾画出一条曲折幽深,隐蔽于茂密的竹林中,人迹罕至的小道。“小径隐丛薄”,写出了小径的偏僻和幽静。“隐丛薄”三字,不但把小径的偏僻、幽静写得惟妙惟肖,而且也暗示了小径上的竹丛,郁郁葱葱,遮天蔽日;而且由于竹丛的遮蔽,使行人只能看到竹梢之间隐约透出的斑驳光影,这就使人感到更加幽静了。“危桥跨断云”这一句,不仅写出了小径的险峻,更写出了小径的幽静。“危桥”二字,既表明桥之高悬,又暗示桥之简陋;而“跨断云”,则写出了桥与云的距离之近,以及桥的惊险之状。
“前林多少树,霜叶落纷纷”这两句,描写了林中的景色。诗人从高处俯瞰,只见前面树林中,有无数的树木,树上挂着一层厚厚的、已经发白的叶子,随风飘零,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多少树”三字,说明树林的繁盛,也表现出作者观察入微、心细如发的神态。“霜叶”二字,则突出了季节的特点。霜降已久,树叶早已变色,而此时,树上还挂着不少的绿叶,就更加显示出树叶的多和繁密了。“纷纷”二字,既表现了树叶之多、之密,也表现了它们飘零的姿态。这两句虽然写的是秋日林中景色,但是,它给人的感触却是凄清、萧瑟、冷寂,仿佛是一幅淡淡的水墨画,让人感到一股寒气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