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巘疑无路,披蓁雾里行。
千寻皆鸟道,四壁半猿声。
田父扶犁出,山僧倚锡迎。
停骖聊买醉,霜月满孤城。

度西阳岭

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的感悟和态度。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如何用自己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以及他如何通过这些画面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译文:

穿过西边的山岭

山峰极高,似乎没有路可走,只能披荆斩棘,雾气缭绕中行走。

千寻高的山路全是鸟道,四周只有猿猴声声。

田父挥犁而出,山僧倚锡迎客。

停下马,借醉买酒,月光洒满孤城。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绝巘疑无路,披蓁雾里行。”写诗人在高耸入云、峻峭险峻的西阳岭上行走,只见前路茫茫,似乎看不到尽头。此时,诗人不得不披荆斩莽,在迷雾缭绕中艰难前行。这里的“绝巘”是指西阳岭的高峻,“疑无路”则是诗人当时的心情。这两句诗不仅描写了西阳岭的高峻和难行,也表现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坚毅和勇敢。

颔联“千寻皆鸟道,四壁半猿声。”继续描绘了西阳岭上的景色。千寻高的山路仿佛是鸟儿的通道,而四周则充满了猿猴的叫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氛围。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山路形容得如同鸟道一般,而猿猴的声音则被放大,使得整个画面更具生动性。

颈联“田父扶犁出,山僧倚锡迎。”则描述了两位人物的形象。田父正在田间耕作,而山僧则在一旁迎接客人。这两个形象的出现,不仅为诗歌增添了生活的气息,也让读者更加贴近诗人的生活世界。

尾联“停骖聊买醉,霜月满孤城。”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在这里选择停下马来饮酒买醉,以忘却烦恼。而月光洒满孤城的景象,则又为诗歌增添了一种宁静和深远的感觉。这里的“孤城”可能指的是西阳岭上的某个地方,也可能是诗人心中的某个角落。

这首诗通过对西阳岭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感悟和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