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千秋去不回,独留飞观表崔嵬①。
江流曲自三巴下②,山势遥从五岭来③。
明月吹箫高赤壁④,雄风作赋胜兰台⑤。
凭栏一啸空今古,试取汀鸥对酒杯。

登黄鹤楼

历史与美景交织,感悟时光流逝

  1. 诗句原文
    黄鹤千载去不回,独留飞观表崔嵬。
    江流曲自三巴下,山势遥从五岭来。
    明月吹箫高赤壁,雄风作赋胜兰台。
    凭栏一啸空今古,试取汀鸥对酒杯。
  2. 译文解析
  • 首联:黄鹤楼历经千年依然屹立,只有飞阁依旧彰显它的雄伟。
  • 颈联:长江的流水曲折地从三巴地区流淌而下,山势则从遥远的五岭山脉延伸而来。
  • 尾联:站在黄鹤楼上远眺,不禁发出古今多少英雄豪杰的感慨,试着和江边的鸥鸟一起品尝美酒。
  1. 赏析
  • 首联描绘出黄鹤楼历史的悠久和它独特的地理位置。黄鹤楼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却依旧屹立在江边,成为人们心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 颈联通过“曲”与“遥”二字,勾勒出了长江水道的蜿蜒曲折以及山峦的连绵起伏,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观。
  • 尾联表达了诗人面对美景时的豪迈之情,他不仅感叹古今的英雄人物,还试图与大自然中的鸟儿共享这份美好,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
  1. 关键词注释
  • 黄鹤:指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黄鹤楼,因有传说中的仙人乘鹤归去而闻名于世。
  • 飞观:古代建筑的一种,特点是高大、宏伟,通常用于瞭望或作为军事防御。
  • 三巴:古代对中国西部地区的泛称,这里特指四川一带。
  • 五岭:中国南方五大山脉的总称,其中最有名的是南岭,位于广东省北部。
  1. 诗歌背景
  • 《黄鹤楼》创作时间不详,但根据其描写的历史和文化元素推测,这首诗可能是在唐朝或者更早的时候创作的。
  • 黄鹤楼不仅是一个旅游景点,它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和历史故事,是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学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1. 文化影响
  • 《黄鹤楼》被收录在《唐诗三百首》等经典诗集中,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 该诗以其优美的意境、精湛的技艺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学习和研究的对象。
  1. 现代应用
  • 在现代社会,《黄鹤楼》不仅被广泛传颂在诗词歌赋中,还经常被用作城市形象宣传和文化活动的一部分。
  • 许多旅游城市会以黄鹤楼为名,将其打造成旅游景点,吸引游客体验古代文化的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