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芡蒲荷共一丛,兰桡无路曲能通。
不须更觅沧洲趣,消受清香十里风。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水乡风景的诗。首句写菱芡蒲荷共一丛,点明地点在湖边。“兰桡无路曲能通”是说小船没有地方可以停靠,只能绕来绕去,不能进入深处。次句写舟中人无法进入深处,只好远远观看。第三句说不必寻找沧洲趣了,因为这里的荷花清香十里。末句写荷花香远闻十里。全诗语言平易自然,朴素清新,形象生动。
菱芡蒲荷共一丛,兰桡无路曲能通。
不须更觅沧洲趣,消受清香十里风。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水乡风景的诗。首句写菱芡蒲荷共一丛,点明地点在湖边。“兰桡无路曲能通”是说小船没有地方可以停靠,只能绕来绕去,不能进入深处。次句写舟中人无法进入深处,只好远远观看。第三句说不必寻找沧洲趣了,因为这里的荷花清香十里。末句写荷花香远闻十里。全诗语言平易自然,朴素清新,形象生动。
【注】棠梨:落叶灌木。 【译文】:三月晦日游东郊松林。春已暮,落尽了棠梨树。才过蒙松雨,芳草多情。柳絮颠狂飞不住。秋千正在浓阴处。庙口神弦初罢舞。画扇轻衫,随意城东步。笑逐钿车归去路。酒香一行青松树。 【赏析】:此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的春天。上片写春末夏初的景象。“三月晦日游东郊”点明了出游的时间和季节。“落尽”句,用“落尽”一词来表现春意之浓;而“春已暮”则说明时序已经转入初夏
【注释】 1. 吊梅道人墓:指作者怀念已故的好友梅道人。2. 荒冢:指荒凉无人的坟墓。3. 见当年:仍能见到当年的风度。4. 郑老:即郑板桥。5. 君平:汉代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6. 竹后:指隐居山林。7. 梅边:指梅树下。8. 残碑:指梅道人墓碑上的文字已经模糊不清了。9. 说法:指讲经说法。10. 画禅:指绘画佛教故事。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悼念一位名叫梅道人的朋友所作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水乡风景的诗。首句写菱芡蒲荷共一丛,点明地点在湖边。“兰桡无路曲能通”是说小船没有地方可以停靠,只能绕来绕去,不能进入深处。次句写舟中人无法进入深处,只好远远观看。第三句说不必寻找沧洲趣了,因为这里的荷花清香十里。末句写荷花香远闻十里。全诗语言平易自然,朴素清新,形象生动
【注释】 ①芳草多情:指春草。多情,指春草的生机盎然。②宝马香车:形容富贵人家豪华的车马。忙不住:不停地赶路。③阴浓:阳光不明亮。④画扇轻衫:形容美女轻盈的衣饰。⑤若个醒然归可据:哪个醒来的人可以依靠着酒醉而归。⑥青松树:这里代指诗人自己。 【赏析】 这是一首写春末游人之景的词。上片写春暮时节游人匆匆赶路的情景。开头“柳絮卷将春色去”,点出时令为春暮。春日里柳絮飘飘,春色满目,但转眼间柳絮已飘尽
落尽棠梨春已暮。 芳草多情,才过蒙松雨。 柳絮颠狂飞不住。 秋千正在浓阴处。 庙口神弦初罢舞。 画扇轻衫,随意城东步。 笑逐钿车归去路。 酒香一行青松树
孙茂芝是明代诗人之一。以下是对孙茂芝的介绍: 1. 生平背景:孙茂芝,字若英,嘉善人。他于天启辛酉年(1621年)被贡举授为沔阳州同。关于他的具体生平和成就,目前没有详细的记载,这可能与他生活在明末清初时期有关,这个时期的史料保存不如明清两代那么完整。 2. 诗词作品:孙茂芝的创作涉及了《蝶恋花·春暮》、《吊梅道人墓》等作品。例如,他的《蝶恋花·春暮》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与情感
【注】棠梨:落叶灌木。 【译文】:三月晦日游东郊松林。春已暮,落尽了棠梨树。才过蒙松雨,芳草多情。柳絮颠狂飞不住。秋千正在浓阴处。庙口神弦初罢舞。画扇轻衫,随意城东步。笑逐钿车归去路。酒香一行青松树。 【赏析】:此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的春天。上片写春末夏初的景象。“三月晦日游东郊”点明了出游的时间和季节。“落尽”句,用“落尽”一词来表现春意之浓;而“春已暮”则说明时序已经转入初夏
诗句解析 1 小立烟霞日未央:站在海边观看天空中的烟霞,太阳还未落下。 2. 奇观元说在东方:原本以为是西方才有的奇异景观。 3. 碧云连水天无际:碧绿色的云与水面连接,天空与水面无边无际。 4. 雪浪翻波夜有光:夜晚海浪翻滚,如同雪一般发光。 5. 岛屿晴分浓淡色:晴朗的天空下,岛屿的颜色浓淡相间。 6. 海鸥斜去两三行:海鸥飞翔,形成一条条斜线。 7. 临流览胜良非偶:站在河边观赏美景
【译文】 醒来后,枕上白发老去,避人嫌,羞于言;醒来之后,惟有醉能解忧。 人生在世,如同被蜜蜂悬挂的宇宙一样颠倒,生活如燕子般地飞逝,短暂而虚妄。 名望消失,无法占有那些零乱的字纸,只有骨骼尚存,彼此相亲相依。 满眼都是东风吹绿的草木,又有谁能够像花鸟那样忘却忧愁呢? 【注释】 颠毫:犹言“鬓毛”,指人的两鬓的头发,这里用来形容头发已白。辟斜:同“辟历”,指人面颊上的笑纹。《诗经·小雅·斯干》
【注释】 1. 吊梅道人墓:指作者怀念已故的好友梅道人。2. 荒冢:指荒凉无人的坟墓。3. 见当年:仍能见到当年的风度。4. 郑老:即郑板桥。5. 君平:汉代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6. 竹后:指隐居山林。7. 梅边:指梅树下。8. 残碑:指梅道人墓碑上的文字已经模糊不清了。9. 说法:指讲经说法。10. 画禅:指绘画佛教故事。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悼念一位名叫梅道人的朋友所作
【诗句注释】 秋夜:秋天的夜晚。 柴荆僻:柴门旁的篱笆。 玉露何瀼瀼:露水晶莹剔透,如玉石一样。瀼瀼,形容水滴落下的声音。 微云散欲尽:细薄的云朵逐渐消散。 众星摇寒芒:星星闪烁着冷光,像是被寒风摇曳。 四起:突然兴起;出现。 悄然生新凉:悄悄地生出新的寒冷。 【译文】 寂静的夜晚,柴门旁的篱笆旁,晶莹的露珠在月光下闪闪发亮。细薄的云朵逐渐消散,群星在寒光中闪烁。秋风突然刮起,带来一阵凉爽的风。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应了解诗句内容,把握诗中重要词句意思;然后结合诗作进行理解分析。此题要求赏析“夜半风浪生,移船相并宿”一句。“夜半风浪生”,“夜半”点明时间,说明此时正是月黑风高之夜。“风浪生”,是说湖面上刮起了大风。“移船相并宿”,即把小船靠岸后一起住下。“移”“相”“宿”三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当时的情景:两人同舟共济,相互照应,共同度过难关。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