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学无师误少年,在于蕡也更堪怜。
联班欲上陈情表,留取先生住讲筵。
注释:
后学没有老师,耽误了少年时期,在于(他)黄(国珍)。
想上陈情表,留下先生住讲坛。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他在仕途中曾一度失意,但他的诗歌才华和艺术修养却得到了充分展现。这首诗就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敬意和祝福。
首句“后学无师误少年”,意思是说,后生们没有老师教导,耽误了青春年华。这既是对友人的批评,也是对自己的反省。在这里,“后学”是指那些还没有成名的年轻人,“无师”是指没有老师教导,“误少年”则是指耽误了他们的青春。这四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后生们没有老师的担忧和遗憾。
次句“在于蕡也更堪怜”,意思是说,即使像黄(国珍)一样有才能的人,也更加令人怜悯。这是对友人的赞美,也是对自己谦虚的体现。在这里,“在于蕡”指的是黄国珍,他是唐末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以文才著称。“更堪怜”则是说黄国珍虽然有才能,但仍然受到人们的同情和怜悯。这四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黄国珍才能和遭遇的感叹和赞赏。
第三句“联班欲上陈情表”,意思是说,我想上书皇帝,为朝廷效力。这里的“联班”是指翰林院的官员们,他们是皇帝身边的顾问团,职责重要。“上陈情表”则是说,我打算向皇帝提出我的建议或意见。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想要为朝廷做出贡献的愿望。
尾句“留取先生住讲筵”,意思是说,请你留下来继续在讲坛上授课。这里的“讲筵”是指讲经说法的地方,是古代学者传授学问的地方。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祝愿和期望。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表达对友人的赞美和祝福,展现了作者豁达大度和谦逊的品质。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朝文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教育事业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