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满地花枝明,千朵万朵争春荣。
原头昨夜沐微雨,落红点尽苍苔英。
宿雾蒙蒙天未晓,百啭莺声啼不了。
杖藜屐齿处处同,客衣遥映青山小。
台端有暇堪忘机,呼僮命骑寻春晖。
平原绿草细如线,金鞍灿烂青骢肥。
绣衣使者行秋令,春阳莫挽冰霜性。
带得清风下草莱,氛消翳退天容净。
昔年曾看长安花,宫袍昼锦明乌纱。
四聪今日付耳目,皇恩浩荡天无涯。
誓将生死酬磅礴,我行岂为恣游乐。
三三两两野父来,丁宁敢厌询民瘼。
耳听时事心忉忉,鸱鸮鸣昼豺狼嗥。
田家正尔无夜食,可怜歌舞盈春郊。
便将眼界入封事,百口不为谋食累。
江湖尚然忧庙廊,况我澄清当揽辔。
五云缭绕前山阿,未央回首红光多。
永怀耿耿不成寐,仰天终日看明河。
侵朝再拜紫宸下,臣心非是悠悠者。

这首诗描绘了杨师文骑马行走在春天的景色中,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生动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第一句“春光满地花枝明”描述了春天到来时的景象,阳光明媚,花儿盛开。这里的“春光”象征着希望和新生,而“花枝明”则描绘了花朵在阳光下的明亮和生机勃勃。

第二句“千朵万朵争春荣”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繁花似锦,各种花朵争奇斗艳,为大地增添了无限生机。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春天的美丽描绘得更加生动。

第三句“原头昨夜沐微雨”,描述的是早晨起床后,发现田野上曾经有过一场小雨,使得原本干枯的泥土变得湿润,草木更加翠绿。这里的“微雨”和“苍苔英”都描绘出了春天的清新和生命力。

第四句“宿雾蒙蒙天未晓”则是继续描绘早晨的景色,雾气蒙蒙,天空还没有完全亮起,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这里的“宿雾”和“天未晓”都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第五句“百啭莺声啼不了”则是描述了鸟儿在清晨鸣叫的情景,声音清脆悠扬,仿佛没有尽头。这里的“莺声”和“啼不了”都描绘出了鸟儿的欢快和自由。

第六句“杖藜屐齿处处同”则是继续描绘步行的情景,诗人拄着拐杖,穿着木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这里的“杖藜”和“屐齿”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和亲近。

第七句“客衣遥映青山小”则是描述了远处的山峦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更加美丽,而诗人的衣物与山色相映成趣。这里的“青山”和“客衣”都描绘出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第八句“台端有暇堪忘机”是说如果有机会的话,诗人可以放下一切俗事,去享受大自然的美景。这里的“台端”和“忘机”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渴望。

最后几句则是诗人对于社会现象的评论,通过对比自己曾经的经历和当前的局势,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和担忧。

整首诗以春天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中的议论也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