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来夫就縳,贼去妇欲捐。
赎身尚可百,挥金安惜千。
赤手捍锋刃,死心良可镌。
亦有几男儿,鱼肉终无传。
【注释】
挽李从事母
挽:送葬。
縳(zào):绑缚,这里指捆绑。
“死心良可镌”(镌:雕刻,引申为刻记。)
几(jī):几个。
鱼:通“余”,剩下的。
传:继承。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送别李氏母亲时所作。诗的前两句写李氏之母临刑前的情形,后两句则从另一个侧面表达了对李氏的同情和哀悼。全诗语言简练,感情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贼来夫就縳,贼去妇欲捐。
赎身尚可百,挥金安惜千。
赤手捍锋刃,死心良可镌。
亦有几男儿,鱼肉终无传。
【注释】
挽李从事母
挽:送葬。
縳(zào):绑缚,这里指捆绑。
“死心良可镌”(镌:雕刻,引申为刻记。)
几(jī):几个。
鱼:通“余”,剩下的。
传:继承。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送别李氏母亲时所作。诗的前两句写李氏之母临刑前的情形,后两句则从另一个侧面表达了对李氏的同情和哀悼。全诗语言简练,感情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鉴赏古代诗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喜得酒联句”,然后理解全诗内容,把握诗歌思想感情,注意从标题、注释、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以及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结合诗句体会作者的情感即可。 (1) 第一句“荒村难问市”,意思是说在荒僻的村落难以去集市上买些货物;第二句“古刹倒芳樽”,意思是说在古老的庙宇前倾倒美酒来祭祀神灵
【注释】 宿方寺:在洛阳东郊,唐睿宗时建。 三首:《宿方寺》为唐代王维的五言律诗组。 避嚣:避开尘世喧嚣。来野寺:来到郊外寺院。学静惯参禅:学习静心,惯于参悟禅理。般若台:相传为佛教大乘教派所创,又称“法云”。 台风:指佛教中的空性思想。静:佛教中修行者达到的一种境界。 多罗树:梵语音译,意为宝树。连:相连不断。 老龙:比喻高僧。寒剑影:剑光闪烁如寒龙之影。孤鹤:比喻高僧。茶烟:僧人品茗时的烟气
【注释】: 宿中方寺三首 其一: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一首七绝。宿方,指住宿在方丈室。便,通“便”,闲谈之意。茶膏,指茶叶熬成膏状的茶叶。真,纯正。破墙通月色,空阁接云亲:夜深,月光穿透墙壁洒满整个房间;空阁与云相接,仿佛云气从阁上飘过。切切笛中雨,浮浮瓮底春:笛声悠扬宛转,宛如细雨打在竹叶上的声音,瓮(瓦器)中的水像春天般泛起层层涟漪。五更清梦晓,门放欲来人:凌晨五更时分,我梦见自己在梦中醒来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的综合鉴赏能力。赏析诗歌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看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二是看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的形象;三是看诗歌的意境,把握诗歌的风格;四是看诗歌的语言,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解答此题时,首先指出诗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注释和整首诗的意思进行分析。如“有雨梧逾碧,无风竹自开”,意思是下雨后,梧桐叶更显翠绿,没有风吹动,竹子也自然地开放了。其中
【注释】 晚眺:傍晚眺望。 密云驱雨过,山为送青来。 密云驱走雨水,山峦送来青山。 犬吠行人住,牛奔牧竖回。 狗叫声中人们驻足,牛在奔跑中牧童返回。 好句随凉得,芳樽入夜开。 好诗句随着凉意获得,佳酿随着夜幕开启。 床头无所有,几卷旧书堆。 床头没有多余的物品,只有几卷旧书。 【赏析】 《晚眺》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以写景为主,表达了诗人在夕阳西下之际
墨竹 一幅写真竹,依然老嫩茎。 不惊风雨梦,深倚雪霜明。 有影浓且淡,无根枯复荣。 诗魂偏入格,聊寄故人情。 注释与赏析 1. 一幅写真竹,依然老嫩茎。 - 注释:描述竹子的形态和特性。 - 赏析:通过“依然老嫩茎”表达了竹子无论岁月如何流转,其本质始终如一。 2. 不惊风雨梦,深倚雪霜明。 - 注释:形容竹子在恶劣环境中的坚韧和美丽。 - 赏析:这里通过对比风雨和雪霜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在整体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抓住诗中重要的句子,根据题目要求,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作答。 “登高穷暮景”的意思是登上高处眺望,尽目远望,直到日落西山的景色。登高,是登山的意思;穷,是极尽的意思;暮景,傍晚的景色。“云树郁苍苍”的意思是云烟缭绕树木茂盛。“牛饱眠烟草”的意思是耕牛吃饱了躺在绿油油的草上。这句描绘了一幅田园牧歌图
【注释】 和答云山塔寺小憩 其一:招提清欲水,不许点尘侵。 招提:寺院名。 清欲水:清澈的泉水。 不许点尘侵:不要让一点灰尘落在泉水中。意为保持水质的清洁。 径曲履痕薄:曲折的小路上,踩在鞋上的脚印很浅。 云封塔影深:云雾缭绕着塔的影子,显得非常深远。 佛说幻于古,人心巧似今:佛经中说世间万物都是虚幻的,而人的心计却巧妙无比,与今天的人们相比毫不逊色。 几多朝市客,方寸有山林
披襟纳晚凉,微雨洒回廊。 松吼虬龙怒,稻翻云雾黄。 新词称绝唱,爽气协清商。 更到山城远,檐铃代击梆。 注释: - 披襟纳晚凉:展开衣襟迎接傍晚的凉爽。披襟,敞开衣襟;纳,接受;晚凉,指黄昏时分的凉意。 - 微雨洒回廊:细雨轻轻洒在回廊上。微雨,指小雨;洒,落下;回廊,古代建筑中曲折环绕的长廊。 - 松吼虬龙怒:指松树在风雨中发出怒吼声如龙一般威猛激烈。吼,大声呼喊;虬龙,传说中无角的龙;怒
【注释】 1. 寓松溪寺联句:作者与友人在松溪寺相聚,共赋诗作。联句,指两位或多位诗人同时赋诗,各成一章,相互唱和。 2. 立马:骑在马上。 3. 长风扫断桥:大风吹断桥梁。 4. 逢僧无故老:遇见的僧人没有什么原因而显得年老。 5. 磨石记前朝:磨石上刻有前朝的文字。 6. 崖古树遮目:山崖古老树木遮天蔽日,形容山高。 7. 台荒草没腰:台边荒芜草地淹没人腰,形容山高。 8. 鄙吝顿然消
《冬日言志》 作者:佚名 注释:翛翛(xiāo xī)——形容长夜漫漫,无边无际。一榻百虑生——百虑,许多忧虑;生,产生。晏眠人—晚睡的人,指诗人自己。日上三两楹——太阳已经升上了三、四根屋檐了。眷彼金石声——眷恋那金石般清脆的声音。杂我砌下鸣——在墙下的蟋蟀声。心茅日斩刈,寒谷迁双莺——斩刈,砍去;寒谷,寒冷的山谷;迁双莺,喻指鸟儿飞向温暖的南方。开口笑未得,著耳颓垣倾——想开口大笑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名为《题四皓》。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1. 泥涂四老翁,伏腊商山侧。 - 泥涂:指生活艰辛,形容隐士的生活状态。四老翁:四位隐居的老人。伏腊:古代祭祀天地和祖先的一种礼节,这里特指过年时的祭祀。 2. 不堕留侯机,安使汉庭识。 - 留侯:刘邦的谋士张良,因帮助刘邦制定计策而被封为留侯。机:这里指的是机会。 3. 天子惊且疑,梦寐见颜色。 - 天子:指皇帝
【解析】 题干中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这是考查诗歌的翻译。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前后内容提示确定语句的先后顺序。然后是“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和“赏析”。注意要忠于原文,不能添字,不能漏字、错字,注意重点字词释义。 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答即可。 “西风听鸣镝”,西风:指西北风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和三厓寿陈封君竹坡先生七十》。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1. 少壮薄宦游,老作隐学士。 —— 年少时轻狂地四处游历,年老后却成为了一位隐居的学者。 2. 种竹缘江坡,清风日来此。 —— 在江边的山坡上种植竹子,清风从这里吹过。 3. 此心虚且贞,对竹颜无泚。 —— 我的心是虚怀若谷、纯净无邪的,面对竹子时,我的脸色没有一丝羞愧。 4. 扬尘落飘飘,夜雨频磨洗。 ——
诗句释义和译文 杏林春意 - 关键词注释: - “杏林”:指的是中医的草药园,常用来比喻医学领域。 - “孔道”:指孔子的道路,这里比喻儒家学说或道德教育。 - “鸣仙居”:形容声音悠扬,如同仙人居住的地方。 - 译文:在杏花盛开的季节里,医学(杏林)与儒家学说(孔道)交织在一起,发出和谐的声音。 “儒医次第业” - 关键词注释: - “儒医”:即结合了儒家和医学的人
春日郊行 春来三月好,景足四郊中。 豁豁羁怀放,骙骙马首东。 林深藏鸟语,香远送花风。 缓辔真如意,当途肯叹穷。 远山青掩霭,短草绿蒙茸。 思入兰亭妙,诗嫌谢老工。 洗觥钱换酒,侧帽鬓垂蓬。 野气迷坰坞,茅檐接大空。 感时谁可后,忧世我当雄。 百亩全无种,春饥未卜丰。 杜鹃桥上过,休遇洛阳翁。 注释: 1. 春来三月好 - 春天的三月天气美好。 2. 景足四郊中 - 风景足够丰富,遍布四周。